原标题:滑稽戏没人气?《石库门的笑声》尚未首演,二轮演出都排好了(附视频)
“这让我们看到了上海市民对独脚戏的热情向往。”由编剧梁定东撰稿,著名滑稽演员毛猛达、沈荣海挑梁的独脚戏集锦《石库门的笑声》9月24日—30日亮相兰心大戏院。首轮7场演出,开票一周便销售过半,三周售罄。主办方艺动天下总经理许霈霖表示,没想到在几乎没有团购的情况下,靠观众一张张买,也能在三周内售罄。呼应旺盛的市场需求,《石库门的笑声》第二轮演出将于11月9日-15日移师中国大戏院,9月1日开票。为将观众引回剧场,该剧不对外录像,不电视转播,不单独外演。
“不重复自己,不重复别人”,在独脚戏新作《石库门的笑声》发布会上,著名滑稽演员毛猛达立下了“军令状”,要把这台由7个全新原创独脚戏组成的集锦“认认真真奉献给上海观众”。这对加起来130岁的金牌搭档正在沈荣海的家里闭关。为方便排练,毛猛达把家搬回到沈荣海家的对面,两人又做回老邻居。不仅如此,除了睡觉时间,两人几乎形影不离。
图片说明:推敲剧本时的严肃和认真与人们熟悉的形象判若两人。
为了能以最佳状态面对观众,毛猛达和沈荣海已经闭关整整两个月。用两位主演的话说,“从黄梅天一直排到大暑天”。毛猛达和沈荣海合作时间也近“金婚”。舞台经验丰富的他们在《石库门的笑声》创作中却不断经历挑战与突破,“一直卡住,从支付宝、大数据到智能化,这些城市变化都是独脚戏没有碰到过的新话题。”编剧梁定东属于快枪手,一晚能创作一个作品,但第一版《石库门的笑声》足足写了一个月,“以工匠精神写上海40年风俗习惯,传承弘扬海派文化。”
为了以最佳状态呈现《石库门的笑声》,两位名角可谓拼了。三周前的一个早上,沈荣海骑着电动车去菜场买菜,开在路上,还在回想前晚和毛猛达对词,完全没有注意后面一辆小轿车加速靠近。由于车祸,他在医院昏迷了两个小时才醒来,恢复意识后头一个念头就是:“哎呀,不知道脑子有没有摔坏,不会影响演出吧。”躺在核磁共振仓里,沈荣海还把之前的台词从头到尾背了一遍,“全背出来了,才放心。”
图片说明:剧本上写的密密麻麻。
《石库门的笑声》以上海标志石库门为背景、独脚戏传统的双档形式进行演出,借助脱口秀的外包装,裹着传统独脚戏的内核。作品由《万宝全“四”》《千变万化》《三喜临门》《一体世界》《我爱文化》《难与不难》《上海未来》7个全新原创独脚戏组成,内容涉及上海文化、上海制造、上海服务、上海购物“四大品牌”,讲述改革开放40年来上海从硬件到软件、从金融贸易到文化生活360度全方位的变化。故事从普通市民身边说起,以小见大,展现上海40年发展轨迹。7个原创独角戏既有千丝万缕的关联,又相互独立,形成“魔方”式有机组合。不论观众从哪个节点穿插进来听,都能自然融入、无缝衔接。在7个独脚戏组成的主要部分以外,《石库门的笑声》还有根据每日新闻即时创作的“滑稽说热点”,发滑稽戏灵活机动、针砭时弊的功能,彰显社会正能量。
能活灵活现展示现实生活,抓住当下热点的人,必然是热爱生活的。在沈荣海家里,数百块石头被仔细擦净,安上底座、逐一陈列在玻璃柜。在这些色彩斑驳、形态各异的奇石中,有不少以假乱真的象形石。放在小蒸笼中的“蟹粉小笼包”、肥瘦相间、纹理清晰的“腊肉”,还有看着就忍不住动筷子的“干煎带鱼”、撒了肉桂粉的“提拉米苏”,都知道沈荣海不但爱吃而且会烧,在这些能拼一桌的“年夜饭”的象形石中,透出的也是他对生活的热爱。
“《石库门的笑声》通过40年历程,记录的是这个城市一点一滴的变化,也是上海人日积月累的生活智慧。”毛猛达说,独脚戏作为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瑰宝,像是一个能量源源不绝的笑料罐头,近年来稍显落寞,却未丢失上海人对它予以的期待。“一天到晚炒冷饭,我有点难为情,所以这次全都是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