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 静安新闻

垃圾分类实效达标,静安充满信心

2018-8-28 11:27:00发布123次查看

(记者 彭旭卉)近日,区委副书记、区长陆晓栋走进曹家渡社区文化中心,做客由市政府新闻办、市绿化市容局指导,《新闻坊》携手上海人民广播电台直通990、话匣子fm、上海发布和东方网联合呈现的“垃圾分类听民声——区长对话居民”大型访谈节目,和静安居民面对面交流垃圾分类工作。陆晓栋表示,垃圾分类事关长远,但静安对垃圾分类实效达标充满信心。 访谈之前,工作人员在静安人流密集处进行了街头采访,受访居民纷纷表示,支持垃圾分类,但因为分类标准变化,给居民源头分类造成困扰。对此,陆晓栋表示,上海垃圾分类标准前后经过七次更迭,分类名称、图案,都有过变化,为了解决居民的分类困惑,静安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首先,从分类硬件方面,严格按照市统一标准,更换垃圾箱房、分类桶、临时堆放点、驳运机具、分类运输车的标志标识,做到统一、规范。 其次,加大宣传力度,垃圾分类逐步进企业、进课堂;居民区以绿色账户激励调动居民积极参与;明确“一严禁,一鼓励,两分类”的分类标准,多形式、多渠道、多人群开展垃圾分类的宣传与培训。 最后,鼓励培育社区力量,倡导社区三驾马车——居委、物业、业委会协力并进,积极培育社区志愿者队伍,以点带面,践行、指导,确保社区垃圾分类常态、长效。

访谈现场,不少居民在分享所在社区垃圾分类经验时也向区领导提出了自己的困惑和建议。如桂花园小区盛新华在节目中表示,其小区的垃圾在标准四分类的基础上,拓展到了八分类。同时,小区自发设立垃圾分类自助激励金,奖励分得好的居民,又设立光荣榜,让参与的居民有荣誉感。她表示,垃圾分类要做好就是要营造楼组邻里的互助环境,让居民参与志愿服务工作,作为党员、志愿者,就是发挥桥梁纽带的作用。 扬波小区郑忠芳则向区领导诉说了小区在垃圾分类推行中的一些困惑:“我们主要通过党员、志愿者、楼组长频繁地上门拜访做一些垃圾分类的普及,有的志愿者已经80多岁,仍然很热心参与。但有的时候他们也会吃‘闭门羹’,在疏解这些志愿者的心理同时,如何能够保障志愿者队伍的长效机制,是我们目前很大的一个困惑。” 现场,一家专门致力于垃圾分类的专业组织——爱芬环保组织的负责人郝利琼也来到现场,她表示高档小区的垃圾分类是目前的“硬骨头”,一是高档小区‘闭门羹’的情况比较多,二来各小区楼道对于撤桶的意见不一。她希望区领导能给他们支个招,政府是否能有更明确的政策指引和制度约束。

对此,陆晓栋在访谈现场表示:“垃圾分类事关长远,事关我们的环境,垃圾分类也是对我们静安工作的一个考验,是对我们群众工作的一个考验,区政府有信心把这项工作做好,我们相信通过全区人民一起动员起来,通过全区的志愿者一起发动起来,静安区一定能够完成好市政府交给我们的垃圾分类的任务,我们充满信心。”

据悉,为了更好地落实和推进垃圾分类三年行动计划,静安坚持源头减量、全程分类,末端无害化处置和资源化利用,按照整区域推进方式,提升源头分类实效。全区14个街镇,已有11个街镇945个居民区(含里弄)已实现垃圾分类全覆盖,累计覆盖37.2万户,覆盖率达97%以上,绿色账户现累计覆盖30.9万户。 目前创建有扬波小区、安源小区等大批生活垃圾分类优秀示范居住区。除了居民区以外,作为商务楼宇比较集中的区,静安现有全区33家机关(大楼)、591个企事业单位、38个菜场、150所学校、10座公园开展单位生活垃圾强制分类。

今年为了重塑再生资源回收体系,静安区已经在大宁、芷江西、天目西、临汾等街道分别建成1座环保空间,投放智能回收箱9个,通过垃圾箱房改建两网融合回收点10个,临汾路街道江杨南路小型生活垃圾压缩收集站改建成静安首个两网融合回收站;通过现有两网融合体系每月回收各类可回收物100多吨,通过单位强制分类和居民区、菜场垃圾干湿分流,全区日均分出湿垃圾209吨,全部送到专业处置单位资源化利用。

静安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