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打开居民"心门" 堵上违建"小门"
2018-8-28 9:33:58发布87次查看
邱家湾是一条东起方塔路,西至袜子弄,全长不过600米的小巷。然而,邱家湾31弄、50弄违法搭建却有近30处,有的违法搭建时间甚至超过20年。中山街道以旧街坊改造工作为契机,解决违法搭建的历史遗留问题,让小区面貌大变样,居民们由最初“想不通”变为齐称赞:“没想到我们这个老小区还能旧貌换新颜。”
去年,邱家湾31弄、50弄被列入了区旧街坊整体改造小区。中山街道下定决心,以旧街坊改造工作为契机解决违法搭建问题,然而,推进工作并非一帆风顺。
家住邱家湾31弄4号的居民李师傅听闻消息,立马表示:“我们家围墙内的房子已经搭了20多年了,现在还有老人腿脚受伤,正在卧床,我们不拆!”
有几名在围墙上“违法开门”的居民也表示“想不通”“:我们的房子在购房时前门就被封住了,一直从围墙上的‘门’出入,我们这么多年已习惯了。如今把墙上的出入‘门’封掉会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
听起来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在旧街坊改造联席会上,居委会工作人员、城管工作人员、街道发展办工作人员和旧改施工人员达成共识,不能让居民有损失,尽量减少对居民生活的影响,确定了“有理、有力、有方案”“多跑、多说、多交心”的工作思路,并根据居民们的实际情况制订“一户一方案”。
如针对李师傅家老人需要卧床养病的实际困难,拆违工作采取的措施是“等”。这一等就是小半年,其间各方派人时常上门问候老人,城管中队多次上门做思想工作,告知违法搭建属于违法且存在危害。半年后,拆违工作人员上门时,老人身体已经恢复,李师傅和家人积极配合拆违。
在整个拆违过程中,最难解决的是违法“开门”问题,由于历史遗留原因,邱家湾31弄中有好几户业主在购买二手房时,房屋原来的大门就已封闭,南面的围墙上开了新“门”,并且还将原来大门的位置改建成了厨房或卫生间。孙师傅家就是其中一户,工作人员第一次上门时,因为他“想不通”,就没给好脸色。谁知,在后来的半年时间里,工作人员隔三差五就上门和他“聊一聊”,经过前后20多次上门“谈心”,孙师傅思想转变了。“墙上的‘门’确实存在安全隐患,拆是对的,而且现在都在创建无违小区,咱不能为了自己这一点方便和习惯,影响小区整体面貌。”最终,孙师傅家的违建顺利拆除。
据统计,截至目前,邱家湾31弄、50弄违法建筑已全部拆除,共计269平方米。墙上开的18扇小“门”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被恢复的大门。与此同时,小区有了物业,有了监控,还有了电子门锁,环境更好了,居民都说:“好像换了一个小区,真的是大变样。”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