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长宁区虹桥街道:党建引领营造一流营商环境

2018-8-27 13:53:35发布135次查看

据长宁区消息:面对区域经济深度转型的重要时期,长宁区虹桥街道进一步发挥党建引领、服务企业、社区治理“三位一体”的工作优势,注重对接放大进博会溢出效应,在持续实施“两张清单”服务机制的基础上,创新实践三项举措,为打响上海“四大品牌”、营造一流营商环境、建设虹桥时尚创意产业集聚区助力。
  细化班子“包干责任制”,从落实责任上谋突破
  充分领会服务企业、服务产业、服务发展的要求,力求抓重点、抓常态、抓实效,强调全体班子成员共同参与、形成合力。
  建立对口联系机制。采用“2+1+3”模式(即2名主要领导、1名分管经济的领导、3名日常工作与企业密切相关且有服务企业经验的其他领导)主要负责推进,10名班子成员全覆盖参与并每人包干联系10至15家重点规模企业和1至2幢重点楼宇,主动叠加企业服务工作任务,积极挖掘“以商引商”项目资源信息,打好服务企业团体牌。建立“五必问,五必议,五必访”机制,即对于企业异动信息、税收变化、新增长点信息、新入驻企业、企业重要人员变化等情况,做到必了解、必研究、必拜访,并定期召开月分析会、双月与企业楼宇沟通会、季度部署会等,强化跨前服务、及时服务、有效服务的意识。探索“1+2+x”联系服务支撑模式,即1个主责部门(发展办)+2个支撑部门(党建办、服务办)+x个协同部门(行政组织党组各成员单位、街道其他职能办公室、中心等),整合机关内部各类资源,打好服务企业团体牌。
  建立跟踪督办机制。紧密结合大调研工作,跟踪督办包干领导联系服务企业情况,及时回应企业的“痛点、堵点、难点”诉求,进一步完善“一企一档”,提升企业的满意度和感受度。
  建立考核评估机制。每月召开例会听取班子成员联系楼宇企业工作开展情况,将服务经济工作纳入班子成员年终述职重要内容,切实增强工作责任感和紧迫感。
  打造服务经济“全岗通”,从增强力量上谋突破
  借鉴居民区社工“全岗通”队伍做法,围绕楼宇、企业白领和人才的发展需求、党建需求和参与治理需求,充分整合相关中心社工和专职党群工作者等力量,积极培育“全岗通”干部,着力将干部队伍从“单一业务”向“一专多能”拓展。
  打造楼宇“全岗通”。培育一批楼宇综合服务专员,采用“发展办干部+商会专职干部+党群工作者”的形式,建立“一对一”经济楼宇包干机制,对企业、白领较为关心的行政审批、政策法规、人才服务等各类问题提供“一口式”服务,同时注重加强基础数据的动态管理,有力支撑全区信息共享和项目引进。
  打造白领中心“全岗通”。以虹桥白领中心为重点,采用“派驻专职党群工作者+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通过“五个一”措施(即一个完善的问题处置流程、一项综合的信息咨询系统、一组统一的标识、一张首问接待常用问题100问清单、一套现场实训和业务科室培训流程),打通“一站式”企业服务绿色通道,形成“一核多点”的15分钟服务圈,实现“服务发展促党建,抓好党建助发展”的良性循环。
  打造人才荟“全岗通”。建立虹桥海外人才荟古北市民中心分中心和虹桥人才荟白领中心分站,采取“社工+党群工作者”的形式,设立人才服务基层首问专员,实施“6+6”人才服务项目(即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等6项境外业务、人才扶持政策申报等6项境内业务的咨询和办理),为区域各类企业和人才提供“一站式”服务,搭建海内外人才与社区之间的“桥梁”。
  完善企业“全程工作链”,从创新服务上谋突破
  充分发挥“党建+发展+治理”三个端口“全程工作链”作用,推动产业发展和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的双促进。
  通过党建凝聚健全组织链。进一步放大虹桥时尚创意产业联盟及其党委的组织效应,建立日常多渠道走访机制,强化对企业的政治引领和组织覆盖。结合楼宇“全岗通”等机制,开通“一对多”信息直通车,不间断、滚动式开展“联盟政策宣讲季”系列活动,主动、分层、整合推送政策信息。
  通过发展枢纽拓展服务链。完善“采集上报-任务分流-部门办理-企业回访”的闭环流程,及时收集企业需求,回应个性化诉求。设立虹桥企业服务中心,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做实“企业快捷键”,整合区级和街道资源,形成服务清单,提供精准对接。组织“多对一”精准服务团,针对重点楼宇和重点企业设立“1+x”专属服务团队,“1”是指一名街道综合服务专员,长期持续对接企业,“x”是指商务委、中部功能区招商中心、税务所、工商所等专员团队,落实企业扶持、产业发展、市场监管等服务,街道综合服务专员负责牵头和托底服务。
  通过空间开放延伸文化链。完善区、社区、居民区三级文化设施建设,开放各类社区空间,组织开展社区规划师大赛,营造生活美学社区。联合市青年创意人才协会和设计之都促进协会,开展中外创意青年交流活动,组织虹桥时尚创意产业联盟“平行语宙”分享会。打造“多对多”联盟朋友圈,定期组织重点产业交流茶座,鼓励企业跨界交流、资源共享、信息互通,营造浓厚人文氛围,实现产业和社区共融发展。
  来源:人民网
上海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