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上海“陨石猎人”获取西双版纳陨石后,做了两件“份外事”

2018-8-27 11:58:46发布104次查看

今年6月1日21时45分左右,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上空出现一个火球,划过夜空后发出雷鸣般声响。这一西双版纳目击陨石事件随即引发多方关注。今天下午,这场陨石雨中最大的两块主体陨石“曼桂一号陨石”“曼桂二号陨石”现身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科技馆分馆)。一同现身的还有上海天文馆(上海科技馆分馆)完整回收的主体陨石坑,这是我国首次完整回收的陨石坑。上海天文馆开馆后,它们都将与公众见面,述说“天文来客”的故事。
“捕猎”成功后寄样品、提建议
西双版纳陨石雨的最大两块陨石为何现身沪上?上海天文馆为何会回收陨石坑?上海“陨石猎人”张勃、上海天文馆建设指挥部副总指挥林清研究员讲述了来龙去脉。
6月1日晚,西双版纳发生目击陨石事件后,有10年采集、收藏陨石经验的张勃连夜制订“捕猎”计划。3日,他到达西双版纳,开始了为期半个月的采集回收工作。一开始,他在勐遮镇曼楷竜村搜寻,因为那里一户村民家的屋顶被陨石砸中,但一无所获。6月4日—5日,当地村民在农田、山坡等地发现陨石的消息不时传来,这让张勃改变策略,开始挨家挨户走访村民,了解他们搜寻陨石的进展。
6月7日,勐遮镇曼桂村村民玉香怀在上山采茶路上,无意中看到一个碗大的洞。她伸手一掏,发现了一块陨石。这就是重1228克的“曼桂一号陨石”。第二天,张勃登门拜访了玉香怀,但没有求购,因为那天有不少“陨石猎人”来访,求购成功率很低。
张勃用手机测定主体陨石坑的经纬度。
张勃先买到的是“曼桂二号陨石”。它重717克,是勐遮镇曼朗村村民岩先生6月5日发现的。购入“曼桂二号陨石”近半个月后,张勃与玉香怀进行了一次长谈,终于获得“曼桂一号陨石”。“我觉得主要是靠诚意打动了老太太。”他告诉记者。至于购入两块陨石的价格,他不愿透露。
“捕猎”成功后,张勃做了两件事。一是联系知名陨石专家、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徐伟彪,将西双版纳陨石样品快递到紫金山天文台,请他研究。二是联系上海天文馆陨石征集项目负责人,建议该馆回收“曼桂一号陨石”形成的陨石坑。
陨石上有5亿年前撞击证据
在林清看来,回收陨石坑极其难得,因为很多陨石坑形成后不久就被破坏了,有些陨石坑很大,也无法回收。而曼桂村的这个陨石坑保存完好、大小适中,回收后可以成为上海天文馆的珍贵展品,与“曼桂一号陨石”“曼桂二号陨石”实物、西双版纳目击陨石视频一起,向天文馆观众完整地讲述陨石故事、普及天文知识。
8月14日,林清等上海科技馆工作人员前往西双版纳,与张勃一同拜访了玉香怀一家,并向这户人家颁发了由上海科普教育发展基金会、上海科技馆共同签发的捐赠证书。随后,他们上山“挖坑”。这个陨石坑位于北纬22.2度、东经100.10度,洞口平均直径为13厘米,深度为25厘米,入射角度约70度。他们挖出一个长宽高各为50厘米的土方,洞就在土方中;随后将它装入箱子;一路护送返沪,存入上海科技馆库房。
“曼桂一号陨石”及其陨石坑在上海自然博物馆亮相。
与此同时,徐伟彪对西双版纳陨石的研究有了初步结论。今天,他在上海自然博物馆为200多名听众做了科普讲座。据介绍,今年6月1日光临地球的西双版纳陨石的类型是“普通球粒陨石l6”,内部有球粒结构,其化学成分与太阳光球的成分一致。这场陨石雨的母体来自太阳系的小行星带,可能是一颗直径约200公里的小行星,约5亿年前受撞击后裂解。之所以做此推测,是因为陨石断面上分布着丰富的黑色熔融脉,部分熔融脉贯穿整个陨石断面,是陨石母体小行星在太空中强烈碰撞后留下的证据。实验室检测显示,黑色熔融脉的历史已有5亿年。
徐伟彪说,这个陨石母体在高速飞行中与地球大气层摩擦,表面温度急剧增高,导致母体裂解成数百块碎片,散落在西双版纳长约10公里、宽1—2公里的狭长地带,面积约为20平方公里,涵盖勐遮镇十余个自然村。
据悉,在建的上海天文馆是全球建筑面积最大的天文馆,有望2020年底基本建成。开馆后,公众可在“天文来客”展区一睹“曼桂陨石”及其陨石坑的庐山真面目。( 作者:俞陶然)
上海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