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遗珍·衡山路》徐汇上海书展首发
2018-8-27 10:37:17发布113次查看
一样在上海书展的最后一天,一样在上海展览中心中央大厅,去年,约会《武康路》,今年,携手《衡山路》。8月21日上午,徐汇区文化局与中华书局二度合作,精心打磨的《海上遗珍》系列第二辑《衡山路》隆重推出,14人的创作团队悉数参与签售,与读者见面。犹如一份不可复制的珍贵礼物,用一条马路、用一幢幢建筑、用身边的故事把记忆编织起来,成为永恒的纪念。
衡山路辟筑于1922年,全长2046米,最初以法国陆军总司令贝当命名,称为贝当路,1943年以湖南衡山改为今名。衡山路及其周边地区包容了极为丰富多彩的近代建筑,除衡山路之外,书中也涉猎了宝庆路上的特色老建筑。宝庆路辟筑于1902年,全长仅323米,最初由法国远东舰队司令巴爱美命名为宝建路,1943年以湖南邵阳旧名宝庆改为今名。
宝庆路和衡山路沿线集中了公寓、花园洋房、学校、教堂、商店等,绝大部分已被列为优秀历史建筑。同济大学郑时龄教授透露,当年衡山路辟筑时,是按照欧洲城市的规划构图,把徐家汇天主堂的钟塔作为对景和地标,马路两旁种植了尚未成荫的梧桐树。作为衡山路地标的是英国公和洋行设计的大凯文公寓,和瑞士裔法国工程师米吕蒂设计的毕卡第公寓(今衡山宾馆),这两幢建筑都是现代建筑的杰作;华盛顿公寓(今西湖公寓)和贝当公寓(今衡山公寓)则为衡山路增添了装饰艺术派风格的气息。
“徐汇区有那么多珍贵的文化遗产,值得用图书把她保存下来。”中华书局总编辑顾青在新书发布暨签售会上深情表示,作为一个在徐汇长大,中学毕业后离开上海的故人,这里沉淀了太多的往日记忆,书中的很多故事似曾相识,但并不完全知道;对那些曾在这片土地上成长、如今在外打拼的游子,这本书是他们需要的一份记忆、一个地标、一个回忆的箭靶、一份思乡的凭据,“可以像纪念碑一样长久保存下来”。
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徐汇区副区长陈石燕表示,《海上遗珍》第一辑《武康路》推出后深受读者欢迎,徐汇区将与中华书局合作,继续推出复兴路、永嘉路、淮海路等,为市民和读者留存这份弥足珍贵的城市记忆。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