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浦东上海天文馆获赠陨石和陨石坑

2018-8-27 9:56:46发布90次查看

从云南运抵来沪的陨石坑
8月25日,建设中的世界最大天文馆——上海天文馆(上海科技馆分馆)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中国首次完整回收陨石坑、首次获得西双版纳目击陨石全记录实证,形成了“火流星目击视频—陨石主体—主体陨石坑—科研成果—科普讲座—博物馆收藏”的完整实证。按计划,这一珍贵的陨石坑将于2020年,在临港的上海天文馆向公众展出。
陨石坠落云南
今年6月1日21时45分左右,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上空突然出现一个火球,由东向西偏北方向飞行划过夜空,有公众拍到视频,夜空突然被一颗火流星照亮,发出短暂强光,几秒后消失。
火球带动了当地居民寻找陨石的热情,人们地毯式搜索,共发现500余块陨石碎片,这些陨石碎片正在向国际陨石学会申请命名为“曼桂陨石”。其中,勐遮镇曼桂村村民玉香怀在自家茶园里发现的陨石重量达1228克,其陨石坑也同时被发现并保留。
发布会上,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徐伟彪研究员首次公布关于曼桂陨石的科研成果。他表示,可以确定此次云南西双版纳火流星事件为一次目击陨石的陨落事件。陨石母体在高速飞行中与大气层摩擦,表面温度急剧增高,最终导致母体爆裂。陨石断面上分布有丰富的黑色熔融脉线,宽度约为0.3毫米,这些熔融脉保留了陨石母体小行星在太空中发生重大撞击事件的信息,是研究太阳系内行星间冲击碰撞的绝佳样品。
捐赠源于“上海情结”
陨石坑可不仅仅只是个“坑”,它可以反演陨石降落前的飞行速度、方向等,具有十分重要的科研价值。但陨石大小不一,且往往掉降落在人迹罕至的地方。以往,陨石坑有的被陨石采集者人为破坏,有的则因为尺寸太大或太小没法被完整回收,因此国际上能被完整保留的陨石坑十分罕见,而有目击陨石坠落过程的陨石坑更是绝无仅有。
记者在发布会现场看到,此次完整回收的陨石坑,其洞口的平均直径为13厘米、深度为25厘米、入射角度约70度。从外观上看,陨石坑呈现“天圆地方”的特点:里面的圆形是陨石砸出的天然形状;外面的长方形是馆方考虑到将来的布展需求,根据展柜的造型进行的切割。关于其重量,目前还没有准确数据,但记者在现场看到五六个成年人一起用力,才将陨石坑从展示柜“请”回至收藏箱。
陨石坑与上海天文馆的结缘源于两个捐赠者的上海情结。有“陨石猎人”之称的张勃是上海人,在得知云南西双版纳坠落陨石后的第一时间赶到了事发现场,他把上海正在建天文馆的信息告知了陨石坑的发现者玉香怀女士。两人经商议,决定将陨石主体及完整的陨石坑捐赠给上海科技馆。据悉,玉香怀家曾住过上海知青,一家人对上海有着特殊的情感,一听说是捐给上海立即爽快答应。“建成后的上海天文馆将是世界最大的天文馆,我觉得这样完整的陨石坑和陨石在其中进行展示再适合不过。”张勃说。
陨石坑回沪经历地震台风
获捐之后,如何将陨石坑安全运回上海成为一大难题。上海天文馆建设指挥部副总指挥、展示部部长林清介绍,指挥部得知情况后非常重视,制定了详细的陨石坑科学回收方案。
考虑到陨石坑刚成形、土质比较松软,他们选择让陨石坑静置两个月才前去回收。同时,考虑到陨石坑体积较大、航空托运不安全,最终,指挥部决定派工作组搭乘汽车和火车将其带回。
回收陨石坑的经历可谓惊心动魄,工作组出发前,云南玉溪发生5.0级地震,工作人员一下火车便直接去“探望”陨石坑,一看完好无损才松了口气。回程途中,受台风“贝碧佳”和“温比亚”的双重影响,列车班次被取消,工作人员只能辗转昆明、长沙、南京三个中转站,每一次中转都要抬着装箱的陨石坑随行。历时30多小时、辗转3000多公里,8月18日,陨石坑平安地被送进上海科技馆库房。
2020年亮相上海天文馆
按计划,这一珍贵的陨石坑将在建成后的上海天文馆内展出。
目前,上海天文馆展示部分的整体规划设计正有序推进,有望年底完成整体规划设计。建成后的上海天文馆展示部分将以“连接人与宇宙”为主题,以“塑造大历史大结构的完整宇宙观”为愿景。展示教育区域由三大展示主题区、3个特色区域和4个教育活动区组成。三大展示主题区包括“家园”“宇宙”“征程”;3个特色区域为“中华问天”“行星乐园”“球幕影院”;4个教育活动区包括星闻会客厅、大众天文台、魔力太阳塔和青少年观测营地。
上海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