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书记手记|"码上办"让人才服务跑出"松江速度"

2018-8-24 17:49:06发布102次查看
  大调研正在进行中。
今天的调研手记,小松请到的是区人社局党委书记、局长彭再德。如何进行人才积分查询?哪些属于g60科创走廊人才积分的加分事项?松江区人社局职能之一便是服务好人才,那么,怎样切实解决人才在办事中存在的“痛点”、“堵点”呢?一起来看看彭再德怎么说。
“码上办”让人才服务跑出“松江速度”
松江区人社局党委书记、局长彭再德
在走访企业调研中,很多企业和人才反映,最希望了解的是居住证积分、人才引进落户等,对于什么样的条件可以申请办理、怎样办理、提交哪些材料不清楚,还有就是办理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困难,如:咨询电话经常占线打不通,程序繁琐,排队耗时,证明材料要求多,往往一次办不了、需要往返奔波多次,甚至还要回老家开各种证明材料......
这些普遍反映的问题,是具有一定代表性的,说明了在我们的工作中确实存在短板。在“互联网+”时代的今天,我们的生活已经充分感受到了互联网带来的巨变和种种便利,而我们的服务,却还是这样传统,背后反映的是行政效率不高、主动探索不够、坐等服务对象上门办事的作风问题。
人才是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在全力建设g60科创走廊的发展机遇期,很多重大项目、重点企业、优秀人才选择松江、落户松江。但我们的服务却还没有跟上快速发展的步伐,怎样切实解决人才在办事中存在的“痛点”、“堵点”呢?是时候需要开展一场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了。
针对这些问题,按照国务院“放管服”改革和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工作的要求,我们首先在区人才服务中心大胆探索“码上办”服务改革,办事人才不需要跑到窗口,只需扫一扫二维码,就可以完成事项办理,实现“一次不用跑”。
在探索“码上办”服务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做了两个动作:一是引入“小松人才”智能机器人服务,在g60人才直达车微信公众号上开通“小松人才”智能机器人,通过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方法,采用语音识别、语义分析等先进技术,在线实时回答办理人才服务中经常遇到的各类咨询和问题。
二是探索“码上办”服务改革。一方面优化再造业务流程。对松江区受理范围内的所有人才服务事项,逐个进行梳理,对能够简化的材料进一步简化。在此基础上,理清网上办理需设置的数据字段和审批逻辑,进行流程再造,并制定出人才服务二维码办事指南。另一方面创新服务提质增效。以薪酬扶持、居住证积分、人才引进落户三个事项为试点,在g60人才直达车微信公众号上开通二维码扫码办事。人才通过扫描二维码,可以得到政策咨询、材料上传、事项办理的全程服务,一次都不用跑到窗口。
大胆试,大胆改,让群众和我们的工作人员都尝到了甜头,群众满意度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大大加快了,工作人员的窗口接待压力也减轻了不少。在此基础上,我们继续加大“码上办”改革的推进力度,截止8月初,已经实现了3个海外人才服务事项、3个市级人才引进事项和8个区级人才政策服务事项的“码上办”。
自开通“小松人才”智能机器人和二维码扫码办事服务以来,短短数月,松江区的人才服务发生了明显变化,做好了“减材料”、“简流程”的“减法”和“提升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效率”的“加法”。人才通过与“小松人才”聊天对话,就能得到比窗口人员更加快捷、全面的回答。通过扫一扫二维码,就能在办公室坐等享受优质高效的全程化服务,实现了“零见面”、“零跑腿”、“零排队”、“零填表”、“零纸单”、“零距离”,办理时间也比原来缩短了2个月。
当好“店小二”,关键在于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将心比心。“如果我是办事群众,我希望得到怎样的服务?”,是我们思考探索的根本出发点。下一步,我们要以自我革新的勇气和决心,在优化服务上继续下功夫、求实效。一是要进一步升级完善服务功能,加快启动信息系统开发建设,实现办事服务全流程的信息化,真正做到“不见面办理、集成式服务”。二是要进一步扩大“码上办”覆盖范围。抓紧扩大改革探索的范围,在14个事项试点的基础上,推进实现所有人才服务事项的全覆盖,并将经验复制推广到其他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的服务事项中。三是要进一步加大自我革新的力度。政务服务改革的背后是干部职工角色意识和作风的转变。除了推进“码上办”服务改革,我们还在系统化梳理全局系统所有服务事项、制定标准化业务经办手册、建立一口式智能化问询系统等方面探索。
服务群众的标准,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上海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