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劳动报》报道,2018上海百强企业榜昨天对外发布。上汽集团、宝武钢铁、交通银行位居百强前三。数据显示,今年百强企业的入围门槛由上年的45.5亿元提高到49.9亿元。从整体看,上海百强企业经营规模持续处于扩张阶段,营业收入、净利润、资产总额、所有者权益、纳税总额、研发费用、从业人员数等七大指标都呈现增长态势。
百强营收60427亿元
2018上海百强企业榜以2017年企业营业收入为入围标准。数据显示,今年上海百强的营业收入总额达到60427亿元,增长7341亿元,增长率13.83%,平均每家企业营业收入达到604.3亿元。其中,有16家企业营业收入超过1000亿元,有51家企业营业收入在100-1000亿元之间,有33家企业营业收入在100-49元亿之间。
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上汽集团、宝武钢铁、交通银行,其中,上汽集团营收8706亿元,中国宝武钢铁营收4005亿元,交通银行营收3897亿元。数据统计,前20名企业营业收入合计43695亿元,占上海百强的比率达到72.37%,增幅达到14.62%,这也显示出大企业依然是拉动上海百强营收规模的主要因素。
从资产规模看,上海百强的资产总额279847亿元,增长23437亿元,增长率9.14%,平均每家企业2798亿元。其中,26家企业总资产在1000-90383亿元之间,42家企业总资产在100-1000亿元之间,32家企业在100亿元以下。
劳动效率持续提高
今年上海百强企业不仅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增长幅度都比上年增长达到两位数的增长,而且这些产出指标的增长幅度明显高于资产、从业人数这些投入指标的增长,其中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增长的幅度比资产总额增长的幅度高50%左右,比员工人数增长的幅度高200%以上。据介绍,上海百强企业产出指标增长幅度高于投入指标增长幅度的现象已经延续了数年,显示出资产效率和劳动效率逐步提高的良好趋势。这一趋势表明上海百强正在摆脱依靠资产规模和员工规模增长推动企业营业收入和净利润扩张的传统模式,上海百强通过创新驱动,转型升级,正在转换企业发展动能,把员工素质、劳动技能的提高和经营管理、技术、装备的进步作为提升企业发展的着力点,使企业发展质量明显提升。
在上海创建科技创新中心政策的引导下,百强企业科技创新创业活动蓬勃兴起,研发投入强度不断提升。据上海企业100强中73家企业提供的研发费用数据,2017年共投入研发资金529亿元,占营业收入比率达到1.11%,同比增长20.27%,截至2017年,百强企业拥有专利73958件,其中发明专利22328件。
制造业指标全面向好
昨天与上海百强榜同时亮相的还有2018上海制造业企业100强、上海服务业企业100强,2018上海民营企业100强、上海民营制造业企业100强、上海民营服务业企业100强和2018上海成长性企业50强排行榜。该系列榜单由上海市企业联合会、上海市企业家协会和上海市经济团体联合会共同发布。
数据显示,制造业百强和服务业百强资产运用效率都有所提升,劳动生产率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制造业百强人均经济指标全面向好,人均营业收入、人均净利润和人均利税总额的增长率都达到两位数以上,劳动效率增长幅度明显高于资产效率增长幅度,显示出制造业百强劳动生产率的大幅提高,成为营业收入、净利润增长主要因素,反映了近年来制造业企业动能转换、技术进步、产品升级和创新的成效。此外,民营百强企业发展也较快,营业收入、资产总额、净利润、纳税总额、净资产利润率等经济指标的增速都比上年有明显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