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 宝山新闻

黄浦江、苏州河沿岸地区建设规划征求公众意见

2018-8-24 0:00:00发布171次查看

  滨江处处有驿站,可以观景可以休憩。沿线建筑色彩有标准,今后不能改得让人“扎眼”……8月23日起,由市规土局编制的《黄浦江、苏州河沿岸建设规划》对社会公布,将在为期一个月的时间内广泛听取社会意见。 

  滨江服务设施要求符合差异化需求

  记者看到,此次规划中的一大特色就是更加人性化,比如黄浦江沿岸的公共空间打造上,就细化到了服务设施要关注游憩、居住、办公等人群的差异化需求以及弱势群体的需求,关注遮阴、挡风等舒适体验需求,并要求结合人群活动密集情况配置集中的综合服务点。

  其中甚至列明了滨江公共服务设施设置的引导表,包括便民服务、文体游憩、户外家具、照明设施、无障碍设施和标识导引6大类,其中各自还涵盖不同的小类并配备了具体要求。比如便民服务中的直饮水点就要求要有合理间距,24小时开放;文体游憩中的遮阴设施要求对于慢行通道的遮蔽覆盖比不小于40%,运动健身设施宜设置于居住社区周边区域等。

  “事实上,像综合服务点,现在在黄浦江沿岸已经开始设置了。”市规土局详规处副处长伍攀峰表示。在陆家嘴北滨江的“望江驿”,就是一座由钢结构和松木建成的清雅的小屋,在这里不仅能欣赏到摩天大楼,也能静下来观望江景。室内设置有卫生间、储物柜、共享充电宝、雨伞、座椅等便民设施,室外则有观景座椅,方便市民休息。据悉,到本月底,浦东滨江22个类似的服务驿站将全部建成开放,每隔一公里设置一座。

  而在浦西,不少服务驿站则结合城市更新、利用现有设施进行改造。在杨浦滨江,按照设计,每500米将会提供一个公共服务设施,未来还将穿插设置无人超市、便民服务站点等方式。徐汇滨江的“徐汇滨江志愿服务中心·云建筑站”,集阅读、休憩、咨询、应急救助功能于一体,全透明玻璃造型非常具有艺术气息。“我们也要求这些驿站在提供服务的同时,能与周边的环境更好地融合。”伍攀峰说。

  天际线、建筑色彩都有分类分区要求

  规划中还有一个亮点,是对空间景观有了更精细的标准要求。比如在黄浦江两岸建设规划中要求打造更具特色的空间景观,不仅对于沿岸的天际线划分了不同的评价体系,还专门在区域色彩方面提出了要求。

  记者看到,在规划中提出,优美的天际轮廓线应聚焦结构性、美观性与可识别性,并从曲折度、地标建筑、韵律感、层次感、可见度、协调感六大角度构建评价体系,为后续分级分类管控提供技术支撑。整体协调要做到“起伏有致、标识醒目、韵律感强”,优美丰富表现为“蜿蜒多变、层次丰富、氛围宜人”,可识别则要求“特征鲜明、符号突出、视线通透”。

  对于黄浦江和苏州河两岸的空间色彩更是提出了分区落实色彩引导,并与上海的城市规划管理体系相衔接,划定黄浦江色彩管控分类——严控地区、重点地区和一般地区。

  “严控地区主要针对历史风貌地区,比如外滩历史风貌区、提篮桥历史文化风貌区等,这里的建筑已经形成了一些具有历史的基础色和色彩基因,因此色彩要严格进行控制,避免出现大量与历史环境氛围相悖的色彩,明确负面清单,对色彩搭配进行严格限制。”伍攀峰介绍说。

  而重点地区主要是对于一些具有可塑性、需要重点关注和打造的区段,比如杨浦滨江中北段等等,未来可以在规划设计和建设管理阶段加入建筑色彩设计引导要求。

  一般区域是现状色彩相对比较理想的建成区段,可以加强现状色彩保护,对部分不协调的建筑进行外立面色彩的微型整治和纠偏。另外对于大面积居住、工业区等非视觉焦点地区,则以色彩和谐为主。

  苏州河沿岸首先要打通64个断点

  去年黄浦江沿岸45公里公共空间实现基本贯通,今年上半年本市启动了苏州河中心城段滨水贯通工作。一江一河沿岸建设规划的编制工作就是在此背景下启动的。

  据伍攀峰介绍,编制工作从今年上半年开始,前期进行了67个国际级滨水区的对标研究,开展了沿岸规划与实施情况的评估工作,结合“行走上海”滨水徒步活动进行了公众问卷调查,通过6场专家意见征询会及主题沙龙征求了业内业外相关意见,经征询市各有关部门和相关区的意见,最终形成了规划内容。

  在此次规划中,对于苏州河沿岸的规划,首先提出了要打造更为开放的沿岸空间,做到滨水空间的贯通。这就是基于前期大量调研发现的问题而设的。

  伍攀峰告诉记者,在前期调研发现,和黄浦江沿线不同,苏州河沿线目前还有很多地方是走不通的。“有些是小区封闭了滨江段,市民进不去。我们将所有这些没有贯通的点都找了出来,每个点是什么原因没有贯通,对每个点都做了详细的研究。”据悉,通过梳理,目前苏州河沿线16公里共有64个断点。

  根据这些断点的不同形成原因,规划中进行了精细化的设计。比如苏州河部分桥的桥头标高特别高,因为要满足航运要求,但对于通行的行人来说,就不适合慢步。“我们也与市交通委进行了沟通,寻找解决办法。比如标高降到合理高度,在保证航运功能的同时,可以和两边道路衔接,方便老百姓骑车、走路。”

  规划中还提出,可以根据腹地条件的差异,通过整体抬高滨河道路、多级防汛墙、亲水平台或缓坡、局部抬高临河空间、美化防汛墙、降低超标防汛墙等方法,优化亲水体验,实现临河可见河。

  “这次的规划首先是明确标准,是纲领性的,标准明确后,可以参照各区好的经验、方法,在新的要求下在各区逐步形成可实施方案。”伍攀峰表示,这次一个月的征求意见时间中,也将倾听社会市民各方的意见,在此基础上对方案进行完善。

  具体规划内容

  ■黄浦江沿岸

  规划定位:为全球城市发展能级的集中展示区,将成为全球城市核心功能的空间载体、世界一流的城市公共客厅、具有宏观尺度价值的生态廊道。

  规划范围:涉及沿岸自闵浦二桥至吴淞口,长度61公里,进深约2-5公里。涉及宝山、杨浦、虹口、黄浦、徐汇、闵行、浦东、奉贤8个行政区,沿岸地区用地约200平方公里。

“三段两中心”的规划结构:杨浦大桥至徐浦大桥为核心段,包括陆家嘴-外滩-北外滩和世博-徐汇滨江两大核心,承载全球城市金融、文化、创新等核心功能;徐浦大桥至闵浦二桥为上游段,以生态为基本功能,注重宜居生活功能的融合;吴淞口至杨浦大桥为下游段,基于港区转型,大力发展创新功能。

  五方面规划策略:更具引领性的复合功能。通过提升金融贸易能级、培育创新创意功能、塑造旅游特色品牌构建集合上海未来尖端生产力的城市核心功能带。

  更有活力的公共空间。通过滨江空间网络联通、空间品质魅力独特、服务设施人性关怀,将黄浦江两岸塑造成世界一流的城市公共客厅,真正“还江于民”。

  更加绿色低碳的生态体系。通过拥有充裕的公园绿地、建设完善的绿化结构,打造滨江互联互通生态网络,营造滨江绿色低碳的示范带。

  更具历史积淀的人文水岸。通过深度挖掘历史资源、多元方式活化利用、文化植入彰显内涵,展示浦江历史积淀。

  更具特色的空间景观。通过构建经典景观体系、塑造优美的天际轮廓线,打造海派特色的滨水空间景观。

  ■苏州河沿岸

  规划定位:为特大城市宜居生活的典型示范区。苏州河沿岸将成为多元功能复合的活力城区、尺度宜人有温度的人文城区、生态效益最大化的绿色城区。

  规划范围:苏州河沿岸为上海市域段,长度50公里,中心城段进深约1-3公里,郊区段进深约2-8公里。

  综合考虑苏州河沿岸功能、发展和建设情况,将苏州河区分为三个区段:内环内东段(恒丰路以东),打造高品质公共功能;中心城其他区段,体现城市品质,服务周边居民;外环外区段,主要为生态廊道,实现生态保育和休闲游憩功能。规划划定苏河湾、北京东路、m50、长风西片区、临空商务园区五个重点转型提升区,引入文化、创新、科研、生活服务等功能。

  五方面规划策略:更为开放的沿岸空间。实现中心城区段滨水空间贯通,推进外环外吴淞江绿道建设。

  更富活力的城市功能。通过引入特色功能、提升滨水界面的公共性、丰富水上活动,实现宜居宜业的复合功能。

  更加绿色的生态环境。对全流域进行水体治理提升水质,拥有易于亲近的洁净水体。

  更具内涵的文化水岸。拓展聚焦保护对象,完善保护体系,让历史建筑焕发生机。

  更精致的滨河景观。凸显苏州河 “河窄、湾紧、桥多、楼密、路近”特色,塑造滨水画面经典独特。


宝山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