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邢蓓琳)从8月16日起,静安区劳动保障监察大队组织全区14个街镇综合管理服务社的协管力量,对本区范围内的土建、市政、装修等共152个工程项目开展了建筑工地工资支付等情况的全覆盖专项摸底排查工作,以进一步全面掌握辖区内建筑工地工程项目的农民工工资支付基本情况。区劳动保障监察大队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此次将按惯例在年底进行的劳动保障监察提前到年中进行,就是针对建筑领域容易出现的农民工工资纠纷情况,更好地查找薄弱环节,维护劳动关系和谐稳定,使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专项工作取得较好的社会效应。
在锦沧文华在建楼宇改造项目工地,区劳动保障监察大队监察员正在要求企业负责人提供与农民工签订的劳动合同、工资单、人员名册等相关台账和资料。很快,厚厚的材料铺满了桌面,2名监察员进行了详细地查询,还与现场的多位农民工进行了沟通,现场制作笔录予以比对。虽然没有发现什么“毛病”,监察员还是提醒企业,千万不能在农民工工资发放上做手脚。企业负责人在表示绝不会拖欠农民工工资的同时,也表示8月份就有劳动保障监察、建管中心联合上门开展工地专项检查,感觉执法部门监督力度很大。
监察员告诉记者,岁末年初往往是建筑行业劳资纠纷高发期,但在劳动保障监察部门看来,提前介入加大力度检查,一方面是给企业“敲警钟”,另一方面也能方便企业及时对发现的格式合同不严谨、工资名称等填写内容不规范等“瑕疵”问题进行查遗补缺,可以有效去除建筑企业的麻痹思想,尽早发现疏漏予以补足。
区劳动保障监察大队大队长王红告诉记者,今年上半年区劳动保障监察大队共处置监察案件1222件,其中涉及工资类的案件382件,为1375名劳动者追讨拖欠的工资涉及金额1321.7万元。建筑工程类的矛盾仍然是群体性突发事件的主要类型。
今年6月,区劳动保障监察大队还联合区建管中心,对全区45个在建项目工地负责人及监理负责人开展了规范管理暨清欠农民工工资相关要求培训,明确要求继续实名制规范管理,按100%要求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健全“两个台账”,全力扩大建立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的覆盖面。记者了解到,今后区人社部门将实施欠薪失信企业“黑名单”制度,适时曝光一部分失信企业名单,并对失信企业及相关负责人实施联合信用惩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