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学科跨越发展 奉贤奉城医院成功"逆袭"
2018-8-24 9:21:01发布106次查看
奉城医院地处远郊奉贤的东部地区,作为一家二级医院,曾经面临“生存考验”:不是人口导入区,周围五公里范围内居民不足5万,即使将半径扩大到奉贤东部所有社区,覆盖人口不过15万。一家拥有千余名医务人员的医院,一度门可罗雀。
转机发生在2009年。历经三年初期合作,奉城医院成为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分院,普外科、泌尿外科、骨科、急诊科等13个科室由九院托管,个别科室专科手术量已位居全市第二、手术难度系数直线飙升。“定位南上海的‘小九院’,牵手九院为医院专科发展注入前所未有的活力。”奉城医院院长王根在说。
邀来专科“大咖”手把手指导
与九院合作之初,奉城医院底子薄:2010年全年门诊量27万人次,全年手术共3000余台,好几位年轻医生提出辞职。院领导很犯愁,“仅靠服务辖区内居民,医院很难进入良性循环;依托九院专科特色,填补奉贤区域学科空白,或许还有机会实现逆袭。”
奉城医院科室与九院实行全面对接,邀请国内闻名的专科“大咖”到远郊手把手指导。这并非一件易事,王根在亲自“出马”,到九院等候专家,约好的下午4时,专家仍未下手术台。直至晚上6时多,当看到远道而来的院长仍在苦苦守候,专家被真诚打动了。就这样,点点滴滴的感情注入,拉近了市级大医院与远郊二级医院的距离。
市级医院专家的眼界、技术、格局,为奉城医院筑起“高起点”。数据显示,奉城医院先后有42位科主任、护士长接受九院专家老师带教,全方位带教在短时期内迅速、有效地将医院学科科研与临床水准带动起来。以血管外科为例,九院教授陆民频繁前来指导,历经十年终于带出一支团队,打响了奉城医院血管外科的牌子。迄今,医院腔内激光闭合术治疗下肢大隐静脉曲张等,年均可达千余例,前来就诊的患者早已不局限于奉贤,来自浦东、闵行、金山、浙江乃至江苏的患者,均慕名前往。
去年外耳手术量居全市前茅
学科全方位对接,历经初期的积累沉淀,奉城医院的专科特色逐渐鲜明。2016年全年,医院手术已达7000余台。更令人振奋的是,这家远郊二级医院走出了曾经“周围居民人口少”的困局,吸引不少外地患者慕名前往。
去年,百岁老人吴阿婆因右眉心肿瘤越长越大,听闻奉城医院与九院开设口腔颌面—头颈肿瘤联合病房,家里人慕名前来。九院专家阮敏主任经过详尽检查后确诊,肿瘤恶性可能性大、需尽快手术。最终整个团队采取“z型瓣”设计转移修复肿瘤切除后的缺损,整个手术一气呵成,患者与家属一致叫好。仅以头面部血管畸形为例,目前奉城医院年均手术量超过千台,可进行皮瓣转移、下颌骨切除重建等高难度手术。
在九院的帮助下,奉城医院耳鼻喉科去年全年施行外耳手术10台,数量跃居全市前茅;至于整形美容、甲状腺联合门诊等,也通过专家联合门诊、联合病房、手术一门式服务等多种途径,实现了学科的跨越发展。医院一系列指标持续优化,近两年数据显示:年均业务增长率达19%有余,药占比近两年平均下降了6.3%。
筹备区域血管外科诊疗中心
八年前,奉城医院仅有3名研究生,而今已达36名。多层次、系统化的人才培养计划逐渐形成:目前,医院选拔5名人才,计划用3至5年培养成学科带头人;选拔19名年轻医生,由九院老师一对一实行为期三年的带教;同时修改人才引进奖励措施,提高人才引进补贴,强化人才引进。
从输血到造血,奉城医院本土培养的一群人才已在当地声名鹊起。在陆民带领下,血管外科“小分队”已成长起来,张荣、宋菊民、周梅峰三位本土人才深感得益。“奉城医院过去没有血管外科,可以说,我们是从零起步的。”张荣医生告诉记者,“犹如借着‘巨人的肩膀’,我们在区内首先开展泡沫硬化剂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开展dsa治疗动脉狭窄血栓等病变,奉贤老百姓再也不用为了看血管病专程前往市区了。”而今,奉城医院本土人才的血管外科团队已可独当一面,并正在筹备区域血管外科诊疗中心,为奉贤区域患者提供更到位服务。
“逆袭”之后的奉城医院使命更重。据悉,对标疾病谱变化,医院已开出以运动康复、脑卒中后遗症康复为特色的康复中心;同时引入奉贤区内首台直线加速器,逐渐形成手术、放化疗、介入、中医中药为特色的综合治疗肿瘤诊疗中心,以此承担更多常见病、多发病、危重疾病的救治,守住“南上海”居民的健康“长城”。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