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对有的人来说很短暂,弹指一挥间;而对有的人而言,很漫长,意味着担当与坚守、成长与收获。
洪颉就是一位为红十字事业默默付出十年的志愿者,十年前,她曾是长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一名护士长,十年后,她收获了许多“标签”——红十字知识传播师资、应急救护培训师资、区救护培训教研组副组长……从她成为红十字志愿者的那刻起,红十字背后的人道精神,与博爱、奉献、责任等特质,便交汇成了她的人生底色。
从学习者到传授者
应急救护培训是红十字会的法定职责和核心业务之一,2008年,应急救护培训被纳入市政府实事项目,当时,在长征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担任护士长的洪颉主动报名参加上海市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师资初训班,经过一周训练,顺利成为一名合格的师资,此后便与红十字会结下了不解之缘。
洪颉表示,“我希望用学到的东西为医院、为红十字会出点力,让更多的人关注急救、学会急救,并且参与急救”。
接受完培训,她马不停蹄开课普及急救技能,将自己所学的本领化为养分。2008年5月的一天,她迎来了第一次正式的救护员培训,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30名社区居民普及急救技术。她手把手教,一边演示步骤一边解释原理。两天下来,由于紧张、疲劳而“两脚发抖”,她几乎站不住……但这丝毫不影响她上课的热情,通过一次次试讲,她不断摸索授课模式,并思考怎样调动学员的积极性。
久而久之,长征镇周边社区、学校、工业园区等纷纷抛出橄榄枝,邀请洪颉为居民、职工、学生开展救护培训。当时,全区应急救护培训体系尚不完善,缺乏统一的培训课件,于是洪颉“白手起家”,主动与区红十字会联系,制作多媒体课件。
不仅如此,2015年,洪颉利用业余时间自学充电,并经考核顺利获得了上海市红十字会颁发的红十字运动基本知识传播师资证,成为了区红十字知识宣讲志愿服务队的一员。一年内,她为20余所学校2000余名青少年讲述知识、传授技能。
作为宣讲队的主力队员,对洪颉来说,为学生们授课是一种挑战,“不仅要让孩子们理解知识,更要激发他们对学习红十字知识和急救技能的兴趣。”
授课过程中,洪颉根据不同年龄的孩子采取不同方式,有时候是游戏互动,有时候是突发灾害情景模拟。灵活、生动的授课形式受到了欢迎,每次讲课后,同学们都会抢着提问,这让洪颉深感欣慰,“希望孩子们学到实用的急救技能,今后可以帮助到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
今年夏天,洪颉受邀前往爱心暑托班,为近150名小学生们带来急救小课堂。“暑托班孩子年龄偏小,课堂内容做了相应调整,以动画、漫画、儿歌等形式穿插,更容易理解。”
此外,洪颉积极参与区红十字会“阳光成长”夏令营,为户籍低保、低收入家庭子女和外来务工家庭子女普及红十字运动知识。身为应急救护培训教研组副组长的她,还帮助宜川中学附属学校开展市红十字会调研课题。
无论是护士、授课师资还是救护培训教学带头人,洪颉都在用不同的方式传递人道精神和正能量。
挽救生命的关键技能
应急救护培训占据了洪颉大部分的业余生活,对备课、授课练习、模拟演示每一个环节她都精心准备,精益求精。
十年间,在洪颉和其他同行们的努力下,普陀区应急救护培训取得了长足的进步。2008年至今已为全区18万余人次的市民培训红十字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培训数量在全市红十字系统名列前茅。
为满足园区和商务楼宇的企业职工、年轻白领等的培训需求,2017年3月,区红十字会开设“博爱普陀‘救’在周末”双休日专场培训,开创了全市红十字系统救护培训新模式。
随着培训规模扩大,培训人群也有所拓展,洪颉坦言,“白领、律师等有着很高的求知欲,我们不仅要设计不同的课件,还要解答各类关于常见病、突发事件急救的疑惑,这就需要事前做大量的准备工作。”
每次授课时,洪颉都会反复为学员演示心肺复苏等技能,“每分钟100次的频率进行胸外按压,每30次按压后要进行2次人工呼吸,反复进行直至心跳恢复……”洪颉一个个动作配合着解说,甚至要站起来、跪下去来回多次演示,以便学员们更好掌握动作要领。一套流程下来,洪颉常常讲得喉咙都沙哑了,但一看到学员们认真练习的劲头,她就会忘却这些辛苦,再手把手纠正学员的动作。“我希望让大家掌握基本现场初级急救技能,避免在遇到突发状况时惊慌失措。”
今年7月14日傍晚,洪颉和志愿者师资正在长征工业园区为员工培训,突然园区内某企业董事长心脏病突发,昏迷不醒,得知这一消息,志愿者教师和此前接受过培训的员工迅速开展心肺复苏急救措施,赢得了宝贵的抢救时间,120救护车医务人员到达后,对志愿者的处理也予以了肯定。经过这件事,更坚定了洪颉开展培训工作的信心,“如果通过学到的急救知识能挽救身边处于危急时刻的生命,也就值得了。”
连续六年,洪颉参与区红十字会举办的应急救护技能联赛,从一名参赛者成长为技术裁判。无论是培训还是竞赛,洪颉都全情投入,因为在她看来,这是最有意义的事,今后,她也将继续投身应急救护培训与红十字知识宣讲,把红十字的精神继续播撒到更多人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