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记者程琦8月21日报道:今天上海市广告监测中心20周年座谈会举行,会上上海市工商局公布近年来广告违法主要形式。东方网记者从会上了解到,上海市广告监测中心运用智能监测技术,通过大数据、智能文本分析等技术,实现了上海每年260万条广告的监测全覆盖,最快60秒之内锁定违法广告来源。
应用大数据分析,可以清晰显示出上海广告正快速从传统媒体转向互联网媒体。据上海市工商透露,向互联网转移的比重逐年增加,从2011年的22%到2017年的60%,7年时间互联网广告实现了对传统媒体的超越。此外,应用大数据分析同样可以发现,由于互联网广告技术门槛高,定位、取证手段滞后,加之违法成本低,广告违法率因此居高不下。
据统计,2017年上海发现的违法广告超过七成来自于互联网。分析发现,互联网上与民生相关的商品如建材五金、首饰、清洁用品、服装服饰等,已成广告违法新热点。最新数据显示,上述类别商品2017年共监测到涉嫌违法广告683条次,其中的621条次归属互联网电商平台,占比高达90%。
诸如贬低同类商品、夸大产品作用、宣传疾病防治等广告违法宣传行为屡见不鲜。与之形成反差的是,目前本市保健食品、药品、医疗器械、医疗等行业的广告违法数量已由1058条次(2015年)减少到544条次(2017年)。分析认为,近年来工商等职能部门联合推动的重点行业监管常态化和广告监测精准化,起到了预期效果。
上海市工商局相关负责人透露,上海市广告监测中心广泛运用音视频类广告监测的声波自动比对技术;互联网广告监测的多线程搜索、数据排重、仿真浏览、非结构化文本识别;平面广告监测的图像快速翻拍等科技手段,实现平均每分钟监测19条广告,60秒定位互联网违法广告的速度。截至目前,累计监测本市广告近3000万条,这个数字正以每年240万的速度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