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受今年14号台风“摩羯”影响,崇明区堡镇人民村7队的一棵百年香椿树发生倒伏。区绿化管理所接到群众电话后,立即联系养护公司,展开了一场古树救援行动。 “抢救”及时为古树续命 据介绍,这棵香椿树是市二级保护古树名木,由于其北侧根系生长受阻,地下部分生长不均衡,因此遇到大风天气,容易发生倒伏甚至有连根折断的危险。 在对现场环境进行分析后,区绿化所制定了抢救古树的方案。该树高19米,胸围1.4米,树体如此巨大,首先需用调用大型机械进行扶正。不久之后,一辆大型吊车就出现在了现场。工作人员冒雨用吊车将大树移位至树穴并扶正,浇灌生根水。再修剪受损枝条,用特殊药剂处理伤口,促进伤口愈合,并在树体包裹透气性强的树干保湿带,以防日晒。为防止台风再次来袭,树体用井字架加固支撑,钢丝拉绳牵引固定。随后一周更强台风“温比亚”来袭,古树安然无恙。这些“急救”措施完成后,古树进入“恢复期”,在此期间,需为树体“打点滴”,快速补充树体所需的养分水分,促进及早恢复。 值得一提的是,市古树办在得知崇明区古树受灾情况后,专程赶来现场指导整个施救过程。目前,古树恢复良好,有望在不久之后回到原来的郁郁葱葱。 古树名木保险承担费用 事后统计,本次古树抢救行动一共产生了一万多元的费用,而这笔费用全部由安信农业保险公司的“古树名木公益保险”承担。 古树名木是活的文物,是城市发展过程的历史见证。上海行政区域内的古树、名木和古树后续资源分为三级:名木以及树龄在300年以上的古树为一级保护对象;树龄在100年以上300年以下的古树为二级保护对象;树龄在80年到99年的古树后续资源为三级保护对象。据统计,目前,崇明有在册古树名木38株,古树后续资源61株,而全市现有古树名木1616株,古树后续资源1056株。这些都是历史文化遗产和城市园林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此,早在2002年10月1日经上海市人大常委会通过并正式施行《上海市古树名木和古树后续资源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为古树名木保护提供了有效的法律依据。而在几年前,全市在册古树名木和古树后续资源全都上了保险,由火灾、爆炸、雷击、台风、龙卷风、暴雨、雪灾、空中飞行物体坠入、病虫害造成古树倾倒、倾斜、蛀干(蛀枝)、枯萎以及主干、分枝折损等都可以进行赔偿,单株最高赔偿可达10多万元。崇明区绿化管理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有了保险机制,让古树名木灾后抢救没了后顾之忧,也提高了社会各界人士对古树名木的关注度,有助于提升市民的生态意识,吸引更多的人士参与到关爱古树名木保护活动中。” 申报制度叫好难叫座 在册古树可以有保险确保救治费用,但在古树名木的申报过程中,出现过部分单位、市民不愿意申报的现象。“尤其是一些确有保护价值的古树名木,因得不到有效保护,影响正常生长或被买卖,造成古树资源流失,令人可惜。”负责古树申报工作的一位工作人员表示。 据了解,一旦古树申报成功,该古树既不能移动,也不能买卖,不仅如此,还需古树所有单位或个人承担养护职责,个别单位和市民有所顾虑,他们害怕承担相应的养护责任和管理责任,不愿意上报。有市民反映,现行条例对古树名木保护的要求和责任义务规定得十分详细,但对古树名木申报及养护保护取得成效的肯定以及奖励细则表述较含糊。比如条例第九条中有“应当给予适当奖励”,但没有出台奖励细则。“申报了既没有什么实质奖励,又要承担责任,那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一位市民说道。 因此,有业内人士建议,制定完善古树名木发现、申报、养护的奖励补偿措施,鼓励市民参与古树保护。而奖励措施可以从资金奖励、精神奖励两方面入手,对个人和单位申报古树名木及古树后续资源的,由市绿化管理部门对其进行个人荣誉表彰及资金奖励。对拥有古树名木的单位,可从文化保护授牌、环保单位、文明单位、花园式单位等评审及复评政策上予以加分,这样可以激发这些单位保护古树名木的积极性。 但对于物质奖励,也有不同的声音。有人认为,这样可能引出更复杂的产权纠纷。“古树起码有一百年以上的历史,这些树是谁种的?古树所有人和土地所有人是否为同一人?为了奖励很有可能产生新的矛盾。” 要破解这道难题,还需要有关部门建立和完善法律规范,多条腿走路寻找破解方法,并加强宣传,提高市民保护古树的意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