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至今已有四十年,在这四十年里,人们的生活质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就拿穿衣来说吧,四十年前买块布料都要凭票来购买,颜色也多是黑、灰、蓝,店铺只有那么几家。而如今,衣服面料琳琅满目,商业布局也是随着时代的步伐不停的与时俱进。今天我们就从市民手中珍藏的布票说起,看看咱长宁商业的前世今生。
过去,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推进长宁商品流通市场的发展,天山路集聚点慢慢扩展成了天山路一条街,长宁区也在1986年适时推出了以特色中、小商品为主体,集吃穿用玩于一处,融旅游、购物、观光为一体的天山街市,而从1986年开始,天山街市也连续举办了七届。
由于当时长宁区是城乡结合部,商业不是那么发达,商业呈散点式布局,老百姓购物不是很方便,为了活跃商业市场,从1986年开始,每年的十月份都要举办一场为期十天左右的天山街市,最高峰时,天山街市上有1300余家摊位,而天山街市的举办在吸引市民的同时,在当时的上海也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到了90年代,长宁区除了对区内大部分老店进行扩建、更新设施,优化购物环境,调整商品结构之外,还开设了精品屋、特色商店。
十一五期间,长宁提出了建设虹桥商圈和中山公园商圈的概念,通过随后十几年的发展,长宁区如今拥有了中山公园与虹桥两大市级商圈,且年营业额分别位列全市百余个商圈中第六、七位;不仅拥有长宁龙之梦、长宁来福士、尚嘉中心、虹桥南丰城以及百盛优客等各具特色的都会型购物中心,更有百联西郊、缤谷等一批成功的社区商业。
而从2018年起,20个商业项目,总计85万平方米新增或改建的商业文化面积相当于目前中山公园+虹桥两大市级商圈的总和,值得一提的是长宁新增商业综合体项目中,文化及文创空间占比较以往大幅增加,例如上生新所、武夷路城市更新等项目无不规划了较大比例的文化空间,而长宁未来的商业也将依托互联网+等产业优势做出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