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口持续推进全国首个航运服务总部基地建设
2018-8-20 9:10:15发布83次查看
图片说明:虹口港
图片说明:修筑虹口港
图片说明:与黄浦相交的虹口港
东方网记者朱贝尔8月20日报道:去年10月,中国船东互保协会总部落户上海虹口北外滩。中船保副总经理刘宇彤至今还很感慨:“当时首选还真没考虑虹口,但虹口的务实、高效让我们拍板定了。”
“简洁、高效的政企关系”“没有人情压力”,虹口北外滩集聚的航运企业已经从2002年刚开发时期的508家航运企业发展为2017年底4452家航运服务企业,基本形成涵盖船公司、航运金融、交易经纪、海事仲裁、信息咨询、教育培训、船代、货代等一整条航运服务产业链。
文化源远流长,贯彻国家战略
虹口因虹口港而得名,它的历史与航运密不可分。北外滩是现代航运业的发祥地之一,历史上也是上海进出口货物和散货运输的集散中心,170多年的历史积淀了丰富的航运文化资源,航运底蕴深厚。北外滩航运历史始于码头建设。1845年,英商东印度公司在徐家滩(今北外滩东大名路、高阳路)一带建造驳船码头。1866年,英商蓝烟囱轮船公司大型远洋轮船“鸭加门”号首次停泊虹口码头,拉开了外商轮船专泊码头建造的历史序幕。
随着上海市中心区域功能转型发展,虹口立足北外滩区位优势,找准产业定位,积极打造“东大名路航运一条街”,主动融入浦江两岸大开发宏图。2002年,上海启动黄浦江两岸综合开发建设,虹口第一时间整合资源设立北外滩开发机构,自此北外滩在上海航运发展版图上逐渐显眼,并全面步入发展快车道。2007年7月,习近平同志在虹口区调研时指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不仅要加快港口等硬件建设,更要重视软件建设。虹口要在这方面加大探索力度,大力发展高端航运服务业,以北外滩航运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推动整个城市现代航运服务体系的完善。
经过多年磨砺,北外滩已发展成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比如,1996年11月28日,我国第一个国家级水运交易要素市场--上海航运交易所在北外滩开市成立。1998年8月,北外滩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建立“一门式”通关服务平台,提供“集中、便捷、经济、高效”的通关服务。1997年、2002年、2005年,我国港航三大龙头企业中海集团、中远集运、上港集团纷纷入驻北外滩。2005年,北外滩获批成为上海首批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中唯一以航运为特色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到2009年北外滩航运服务集聚区已经提升了到国家战略高度。
2012年,已被确立为航运与金融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的北外滩再创“全国第一”,被交通部授予“航运服务总部基地”称号,成为全国唯一一个航运服务领域的“总部基地”。总部基地的定位,为虹口进一步服务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奠定了基础,极大推进了北外滩航运服务业的功能升级和地位提升。
图片说明:北外滩国际客运中心
图片说明:北外滩航运服务中心
产业要素集聚,功能配套齐备
立足北外滩“航运服务总部基地”定位,虹口区全面推进“一线二圈四中心”功能布局,聚焦高端服务功能,积极创造与国际接轨的航运服务业发展环境。北外滩临江一线吸引航运总部落户,2016年紧紧抓住中远、中海两大央企重组机遇,引入新中远海运集团旗下的集装箱运输、能源运输、国内港口码头、船舶重工四大核心板块落户北外滩,切实夯实航运总部根基。2017年来,全力推进上海船员评估示范中心和上海北外滩航运服务中心项目建设,着力打造以船员服务为特色的密云路圈和以航运信息交流为特色的霍山路圈,持续推进国际航运交流服务中心、国际航运人才服务中心、国际航运金融服务中心和国际航运创新企业服务中心建设,全面打造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头脑中心”,进一步提升北外滩“航运服务总部基地”能级。
2009年国务院19号文出台以来,北外滩主动对接国家战略,积极探索先行先试,努力推动试点项目顺利落地,实现了多个“全国第一”。中国大陆地区首批航运经纪人试点在北外滩开展;中国首家航运类基金管理公司——上海航运产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中国首家无车承运业务试点在北外滩试水;中国首个航运运价衍生品交易平台——上海航运运价衍生平交易有限公司在北外滩;中国首家外商独资邮轮船务公司——歌诗达邮轮船务(上海)有限公司在北外滩成立;2016年,国内首家保赔管理公司——中船保商务管理有限公司在北外滩成立。北外滩“航运服务总部基地”的相关尝试和探索,有效地提升现代航运服务体系能级。
在做强传统航运服务业的基础上,近年来,虹口在航运金融、航运经纪、航运信息咨询领域实现重点突破,积极发展总部结算、船舶贷款、航运保险、船东互保、运价交易和产业基金等航运金融业态,大力发展航运金融衍生品交易,全力支持中国船东互保协会接轨国际市场在沪开展保赔业务,支持“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研发,创造性地量化反映全球航运中心发展情况和趋势,构建金融、航运和贸易大融合的布局。充分利用岸线资源,创新探索“邮轮、游艇、游船”三游产业协同发展,四家外商独资邮轮公司中落户北外滩,冠程游轮公司专注发展长江中下游内河游轮旅游产品。不断深化航运文化的挖掘与创新,开办全国第一家航海主题邮局,定期举办多类型航运交流活动,在北外滩处处展现航运文化的传承。北外滩“航运服务总部基地”已经具备了航运“头脑中心”的复合功能要素,成为反映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成就的重要展示窗口。
图片说明:上海白玉兰广场
推动创新转型,特色亮点凸显
虹口区副区长袁泉表示,北外滩航运服务业发展必须主动对标国际航运发展的最高标准、最好水平,加大航运高端要素集聚,吸引全球一流航运机构落户。同时以更开放的姿态吸引高端人士集聚,在做强传统航运服务业的基础上,构建金融、航运和贸易大融合的布局。
外滩航运服务业的发展,不仅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重要“落子”,也是国家战略的实现,承载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对虹口的殷切希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也同时给了北外滩航运业巨大的发展空间,在国家部委和市委市政府的支持推动以及虹口积极争取下,国资、外资、民营等各类型航运总部及核心功能落户北外滩,形成了北外滩“航运服务总部基地”的巨大资源优势。北外滩航运服务业发展必须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响应国家和全市战略布局,主动对标国际航运发展的最高标准、最好水平,鼓励北外滩航运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国内合作竞争,主动服务国家海洋强国战略,在上海建设自由贸易港、发挥“一带一路”桥头堡作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找到新的发力点,提高配置全球资源要素的能力,进一步提升北外滩航运服务品牌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近年来,北外滩“航运服务总部基地”积极在航运价值链较高的部分突破创新,敢于先行先试,例如,以内地与港澳签订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协定)为契机促进最早一批外资航运公司落沪发展,开展第一批航运经纪人试点,推动第一家无车承运业务在北外滩经营,全面发展航运金融衍生品交易、航运保险、航运信息、航运人才等新业态,努力打破国外航运中心在航运高价值链端的垄断,也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提供了强大的软实力支撑。随着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蓝皮书等权威行业数据的定期发布,随着运价交易、船舶融资、船东互保等业务的不断发展,北外滩“航运服务总部基地”在先行先试中逐步参与到行业规则的制定,形成了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