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超市里看看食品是否在保质期内,到市场看看蔬菜的价格,更要看看蔬菜新鲜不新鲜,绝不能让过期、不合格食品流向百姓菜篮子。”航头镇果园村党总支副书记王震对于食品安全协管员这一新身份颇有心得。
在航头镇39个村居,还有117位像他这样的百姓“协管员、信息员、宣传员”。他们穿梭于各条街道上的超市、集贸市场和路边小卖铺等,“侦察”着食品安全的可疑环节。有时候还和镇市场监管所的执法人员一道,发现隐患及时处置,织起食品安全监管的细密“网兜”。
近年来,航头镇重视食品安全,从提升基层自治能力着手,探索监管机制,创新工作方式,着力消除食品安全风险隐患,提高全镇食品安全水平。为强化食品安全监管属地责任,航头镇结合“家门口”服务体系建设,以村(居)为单元,设立“食品安全工作站”,委任村居书记或者主任为站长,辅以食品安全“协管员、信息员、宣传员”三大员,并落实食品安全隐患排查月报、食品无证照生产经营信息月报、农村家庭办酒月报等机制,强化村居在食品安全隐患排查、信息上报、协助执法和宣传教育等方面的属地责任,推动食品安全“家门口”自治,推动食品安全精细化管理,夯实基层食品安全基础。
“今年,我们或结伴而行或分头行动,发现疑似隐患便迅速报告居委食品安全工作站,最终确认了十几起线索,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瑞浦嘉苑食品安全工作站信息员李建生是一个“新航头人”,入住大居已有3年。每天,他都会组织社区居民们一起巡查,并就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归类,相互交流食品查验技巧,提高居民食品安全意识。
航头镇副镇长周斌说,食品监管重点在市场、超市、食堂会所以及大中型餐饮单位,越到基层越要加强,“一站三员”,打通食品安全监管“神经末梢”,切实发挥了群众自治的主体作用,通过“发现问题、隐患排查、宣传告知、协助整治”四个环节,构建起无缝衔接的食品安全监管屏障,合力守住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目前,航头镇建立成以镇食安办为指挥协调中心,39个“食品安全工作站”,39名站长和117名食品安全协管员、信息员、宣传员每天在基层一线开展食品安全自治的工作体系,构建起一张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包干到人的食品安全监管责任网络,形成基层食品安全“统一指挥、综合管理、部门联动、高效处置”的工作格局。
今年以来,航头镇通过“一站三员”食品安全“家门口”自治,共报送食品安全隐患和食品无证照经营338起,累计发放“食品无证照经营告知书、房东告知书”676份,配合执法部门劝停关闭无证照经营户305户,有效起到第一时间发现、防范和化解食品安全风险的作用,基层食品安全治理能力和保障水平得到了有效提升。
相关负责人介绍,下阶段,航头镇将继续发挥基层社区“一站三员”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自治作用,引导、鼓励村居民在“家门口”开展食品安全“啄木鸟”行动,筑牢食品安全“防火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