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借着大调研的“东风”,第一至第四批上海新的社会阶层代表人士奉贤基地挂职干部受区委统战部“问计”之邀,又一次踏上奉贤的土地。一年奉贤人,一生奉贤情,挂职干部们“回娘家”看看的同时,也不忘为奉贤发展建言献策。
在参观东风美谷展示厅和真境界文化艺术馆的一路上,12位来自各行各业的“挂友”纷纷发表了自己对奉贤这一年挂职“情分”的所感所想。
“其实有很多中小企业并没有享受到一些政策,条件不满足或是够不着。”曾挂职区国资委副主任的杨炀对奉贤中小企业的营商环境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与想法。“可以为奉贤高峰人才提供更多创新创业的激励政策。”曾挂职区人社局副局长的伍海辉则期望,对于这些引进的人才来说,给予他们的不仅要有政策方面的关怀,还要有人文方面的关怀。从产业发展、文化法治、企业营商环境到人才科技、乡村振兴、体育教育等,挂职干部们各个口吐莲花,一下午的时间,共提出了20多条建议,有些则笑着说时间不够,“想说的话有很多,我们都想为奉贤发展献上一份力。”
非常有意思的是,虽然挂职时间仅有短短六个月至一年的时间,但是几年过去了,却始终无法抹去这些新的社会阶层代表人士与奉贤的羁绊。在每批挂职结束之后,这群“挂友”们仍会不约而同地保持着自己与奉贤的联系,他们有的将自己的公司迁至奉贤,有的仍继续研究着奉贤的文化,有的则留在了奉贤工作……甚至有不少“挂友”期望能在奉贤有一个属于他们这些挂职干部们的“家”。“这样就可以常回家看看了。”
“看着这几年农村的变化,让我对农村充满了兴趣。这已经是我第N次回奉贤这个‘娘家’了。”作为首批来奉挂职的干部陆雷,他告诉记者,现在回头想想挂职的那一年时光,学到了许多东西,有些甚至对他后面的工作有很大的帮助。一眨眼五年过去了,他仍时时想着,“一定要为奉贤引进一家以培养新经济、新模式企业为主,有真正科技孵化作用的园区,这项工作不会以我挂职结束为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