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白岩松现身书展:在上海小吃店吃出了乡愁,之前不来是因为怕热闹

2018-8-19 14:42:39发布90次查看

东方头条作者曹婕8月19日报道:今日上午十点,白岩松读者见面会在上海会展中心友谊会堂三楼举办,现场人山人海,大家在白岩松一进入会场后就以热烈的掌声迎接他的到来,而为了能和书迷朋友们多聊上两句,白岩松也特地提前到达了签售会现场。在现场,白岩松先是一些时下的热点话题,之后着重聊了新媒体的思考以及乡愁为何物。他说传媒的形式一直都在变,原本的东西从未消失。他还说,缺少了寄托情感的回忆和元素,人会变成丧家之犬。善待每一天,永存好奇之心。
图片说明:白岩松在演讲
白岩松:做好不太变的东西
对于新媒体,白岩松称在他快要到50岁的前半生中看了太多的例子,回头发现,媒体的变化一直随着技术的更迭不断的在更新。他刚开始工作的时候是1989年,他被分到了中国广播报,当时那是哀鸿遍野,大家都觉得广播作为传统媒体要完了,在那时,电视是新媒体,然而,广播今天还在并且活的还不错,自己也是一位广播家属,他的夫人也是广播人。
图片说明:白岩松在演讲
白岩松去了新媒体去了电视台,从传统媒体广播台跳到电视台,其实跳完之后就会发现传媒最核心的那些东西从来没变过,技术不断的在变,但是白岩松认为大家不要为变而变得过于焦虑。他觉得人类一直到现在有十五个字从来没变过,你要是把这十五个字做好你就是最优秀的,这十五个字就是:生老病死,喜怒哀乐,柴米油盐酱醋茶。
白岩松相信一百年后,这十五个字依然是社会最核心的东西,医生面对的就是生老病死,文化人面对的就是喜怒哀乐,日常生活一切从农业到各方面不就是柴米油盐酱醋茶么。白岩松说道:“当你知道这个时代什么是不变的时候,你会稳定的多,我一直认为我还是应该把这些不太变的东西做的更好,因为不太变得这些东西,在过一百年也不会过时,而技术这个翅膀十年可能就会过时了。”
图片说明:现场座无虚席
白岩松:在上海点心店感受到了乡愁
当聊到乡愁时,白岩松提到自己每次来上海都会去同一家小吃店吃早餐,在上海的小吃店他吃来吃去吃出了一股乡愁味儿,虽然这个乡愁有点儿隔靴搔痒,但确实是真实存在的。那他为什么每次都会去这家店吃早餐呢?
白岩松缓缓说道,在去这家点心店,你会看到一个六十多岁的女儿推着九十岁的妈讲着上海话到这家小吃店来吃早餐,这样的景象他不止一次在这家点心店里看到。在这家店吃饭的人基本上都是上海人,平均年龄在五十以上,他觉得这家店的存在本身就是乡愁。
图片说明:一位老先生给白岩松展示送给他的字
白岩松曾在节目《朗读者》里说过,什么是乡愁,可能就是你家门口的那碗牛肉面,可能就是你家门口的那碗荠菜馄饨,可能就是你下班路上要遇见的需要排五分钟才能买到的鲜肉月饼,如果有一天这些东西都不见了,乡愁何来?那真愁死了。
如果你家门口那家点心店你吃惯的东西都不见了,乡愁何见?有人说妈在哪儿家就在哪儿,白岩松认为这也是一种乡愁,我们今天谈论的乡愁就是在如今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中慢慢能有一些不变的东西,陪着成长、回忆、传承,所以说要拥有某种寄托乡愁的东西会对地理的、物质的、精神的。
图片说明:白岩松为书迷签名
白岩松:不是不想来,是不爱热闹
上海书展举办了这么多年,今年却是白岩松第一次现身上海书展。对此,白岩松表示之所以是第一次来上海书展是因为自己非常的怕热闹。其实不止上海书展,像南国书香他也从来没去过,北京书展几乎不参加。因为太热闹了,人太多了。白岩松表示自己最喜欢的状态就是现场在三百人到五百人之间,好好舒舒服服聊聊天,他更喜欢这样一种氛围。
但是,白岩松觉得自己今天来到的这个会场,他认为这个情境相当的可以聊天,但是他非常抱歉的是外面还有几百位书迷没有进入会场,那些书迷们听不见,所以他感觉特别的惭愧。他觉得自己以后慢慢自己也会改变这个习惯。他称自己昨天其实也来到了上海展览中心,像大家一样逛书展,逛书展时他非常的开心。
图片说明:白岩松为书迷签名
白岩松发现在台风来临的情况下,上海展览中心门外还能排那么长的队,里面的秩序也是维持的相当不错。换个角度去说,如何更好的让阅读成为每个在上海生活的人的习惯,他觉得上海书展正在通过一种固定的方式在建立一个人的阅读习惯,在养成一个人的阅读习惯。
上海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