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浦新苑业委会副主任孙易萍:高空抛物取证难,150只“眼睛”帮忙盯牢
“咚!”不知你是否也有被这突如其来的巨大响声惊吓过?对于家住高层住宅楼的居民来说,大多都遇到过高空抛物这种不文明现象。高空抛物产生的垃圾不仅会给社区环境卫生添乱子,抛物可能会砸中私家车、小区内设施,造成他人财物受损,甚至可能对楼下往来的行人造成人身伤害。
“有垃圾,分类清,带下楼,分箱放;住高楼,讲公德,摒陋习,不抛物。”黄浦新苑业委会副主任孙易萍拿出一张宣传单,上面印着有关促进社区生活的文明规范化的各种温馨提示,其中就特地提到了垃圾清洁与高空抛物。“这则《黄浦新苑社区文明公约》是由黄浦新苑居民委员会与黄浦新苑自治家园理事会共同起草、制定的,为的就是更好地在居民中宣传‘我的家园我作主,我参与我快乐’的社区自治风尚。在平日里,我们的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还会不定期对居民进行上门宣传,告知有关高空抛物的危害以及可能造成的法律后果。”孙易萍说道。
除了通过制定文明公约起到良好的宣传预防作用,黄浦新苑早在2007年就在小区内安装了第一批50个监控摄像头,2017年增加到150个,覆盖了小区的重点公共区域。“在安装摄像头前,我们分别召开了业主大会以及社区联席会议,经过一致同意后方进行安装。曾有居民向我们反映摄像头自带的led灯在入夜后会照到自家窗台,打扰夜间休息,我们第一时间核实情况后调整了该摄像头的角度。既然要为居民办好事,就要负责到底,广泛听取居民的意见。”孙易萍这样说。
监控摄像头这双“小眼镜”是否真的起到了作用?孙易萍表示了肯定:“去年,摄像头已经基本能覆盖整个小区,一旦发生高空抛物现象,小区保安通过调用监控视频,可以立刻找到抛物源头。社区工作人员抵达抛物现场后会进行拍照取证,对抛物者上门走访、劝阻。‘有理有据’的治理工作让高空抛物率较之未安装摄像头前大约减少了50%左右。我们小区巡逻队还会每周定期对居民进行巡视、上门宣传。”
抛物现象大为减少并不意味完全消失,孙易萍还希望居民们能继续加把劲:“尤其是小区里的租户、外来人员、家政服务人员,流动性大、宣传工作难做,希望大家一起来维护社区的安全。”
丽园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徐志祜:社区“微自治”,让养宠文明起来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养宠人士越来越多,但随之而来的管理烦恼也越来越多,如宠物伤人、排泄物污染环境、叫声扰民等问题层出不穷。究竟该如何做到“文明养宠”?五里桥街道丽园新村探索文明养宠居民“微自治”,成效颇好。
作为拥有1399户居民的公房小区,丽园新村也曾遇到过宠物扰民问题。丽园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徐志祜回忆,那时候,居民们因宠物扰民而发生邻里纠纷比较多。有的居民反映,小区的楼道口、公共绿化带经常会出现狗的粪便,上下楼或者散步时候一不小心就会踩到,大家都很厌恶;有些居民则反映,楼上的狗经常狂叫,影响休息;还有些居民反映,小区里经常碰到那些不系绳的狗,特别是小孩,遇到非常危险。
为了让居民们做到文明养宠,小区专门成立了养宠自治项目工作组,社工邀请小区志愿者们一起齐管共治,希望用社区“微自治”的方式,分调查排摸、集中整治、宣传自律几个步骤来解决好这一顽症。通过挨家挨户走访,工作人员们对小区养宠情况进行了初步排摸和了解,并形成了一定的意见进行讨论汇总。根据初步调查,丽园居委会发现,目前丽园新村里主要存在的文明养宠问题集中在狗绳、狗便、狗吠和乱喂野猫等方面问题。
在调查摸底之后,丽园居委进行了集中整治,并通过不断宣传,促进居民自律、相互监督。居民们还一起制定了“文明养宠公约”,倡导科学、文明养宠物。
之后,居委会牵头,团结小区养宠人士一起建立了一个微信群,通过晒自拍、参与活动等措施,激发小区居民们自觉做到文明养宠。今年,小区养宠人士还自发成立志愿者队伍,对小区不文明养宠行为说“不”,通过居民“微自治”,让更多人树立文明养宠物的意识,引导居民自觉遵守文明养宠物的规定,营造文明养宠物的氛围,形成“文明养宠是文明人应该做的事”的共识,成效初显。
“由于目前法律法规还不完善,养宠更多还需居民自觉,只有市民们一起提升文明养宠意识,自觉践行文明养宠规定,才能真正建设文明家园。”丽园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徐志祜表示,居民们文明养宠,不仅是为自己负责,更是为他人、为社会负责,所以必须从我做起,从细小事情做起。
云南南路居民区彩云家园自管会吴国民:你不堆我不堆,各自门前扫扫清
“东家有东家的困难,西家有西家的难处,可是不管什么原因,楼道堆物我们都要清除,还社区一个干净整洁的环境。”云南南路居民区自管组组长吴国民是走街串巷、做居民思想工作的“老法师”。对于外滩街道云南南路居民区这样的二级旧里小区来说,楼道堆物是块硬骨头,也是块不得不下工夫去“啃”的骨头。
2016年,云南南路居民区成立了彩云家园自管会,吴国民作为一名退休共产党党员,主动加入自管会,从此与楼道堆物较上了劲。他表示:“我是云南南路居民区土生土长的居民,对于这么多年来的变化看在眼里,放在心上,自然也要‘动在手上’。我们自管会的成员目前已经由一开始的21人发展到51人,每周都会在小区里进行巡视。一旦发现有堆物,立刻向居委反映情况,并沟通相关住户,对堆物做到及时清理。”
自从成立了自管会,小区内的堆物现象已经大为减少。吴国民认为,这是“自己的家自己管”的风气在逐渐形成之故:“我和我爱人一起在自管会做志愿者。自管会的成员也多为本地老住户,居民们看到我们,首先感到很熟络,愿意给我们面子。很多时候避免了在社区治理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冲突。曾有一位老人,在家门口堆物,甚至妨碍了邻居的出行。我们一看,哦原来是这户独居老人,身体不好、腿脚不便。我们的志愿者从关爱老年人的角度出发,上门面对面与他沟通,告诉他‘您年纪大了,这些不要的东西别动手,我们帮你搬走!’老人非常感动,打电话告诉子女这件事。到了志愿者、环卫、物业共同上门清理时发现,老人的子女已经亲自动手把堆物清掉,并且还感谢自管组上门关心老人家。”
对于如何杜绝楼道堆物回潮,吴国民表示还是要从“自觉”做起:“如果大家能做到‘自扫门前雪’,我们的工作就会轻松很多。尤其希望大家能做到互相体谅,要记住堆物不是某家某户的私人空间,一旦占用了公共空间,影响的可就是邻里以及整个社区的环境、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