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宁坚持"店小二"精神 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
2018-8-17 14:38:14发布90次查看
近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一直高度重视营商环境建设和优化,大调研开展以来,上海检察机关也把优化营商环境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努力打造上海更具国际竞争力的一流营商环境。百舸争流,奋楫者先。面对长宁互联网企业众多、特色产业聚集的区情,我深刻地认识到,只有第一时间“身入”企业,“走心”调研,记准民意,记清问题,才能真正做好服务企业和群众的“店小二”,在优化营商环境中展现长宁检察新作为。
一次次的走访,一页页的记录让我体会到了平常坐在办公桌前、会议室里不能感受到的真实与考验,面对面听到企业对美好前景的向往和对瓶颈难题的束手无策,心贴心感受到基层群众面对痛点难点问题时对政府机关的热切期盼。服务群众,我们责无旁贷。
调研带着真情,怀抱一颗为民服务的心
大调研活动开展以来,我和侦监科、公诉科、办公室等部门先后赴联合利华、银联、拼多多等辖区重点互联网企业深入调研,实地参观走访,详细了解如雨后春笋般兴起的电商平台是怎么运作的,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哪些网络漏洞和运营风险等,坐下身来,安下心来,认真听听他们的“吐槽”和诉苦,以便提供更精准的法律服务对接。在走访银联公司的时候,我们将大调研与代表、委员的联络工作高效结合起来,一方面调研了解银联公司的法律服务需求、发展难题等,另一方面与一名区政协委员、银联公司党委委员进行深度交流,回应该委员在区“两会”时期对检察工作提出的意见,并认真听取新的建议。双向共赢的调研机制,真正节约了企业的资源和成本,又以一名“店小二”的快反应、勤手脚,服务好企业、代表委员或群众的每一项诉求。
调研带着问题,打开一扇广纳诉求的门
我们在调研过程中,对于企业提出的问题逐项梳理、详细记录,不回避、不遮掩,确保收集到的问题不变形、不走样。我们归纳出辖区互联网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共性问题,如疲于应付“职业索赔人”和外地诉讼、时常遭遇虚假诉讼、大数据时代物流数据作为证据难以被认证等,将共性问题项目化梳理,并根据内容初步对接相关职能部门。同时,也对个性问题进行全面的记录整理,如个别公司高管因国籍敏感入境困难、有些公司涉及员工商业贿赂的线索难以发现等。对于个性问题,我们在调研座谈中给予公司初步建议,并在回院后列明问题清单,以便在后续工作中更好的提供法律服务与帮助,为企业营造真正公平稳定的营商环境。
调研带着责任,担起一份说到做到的责
除了开门见山的听企业谈困难和问题,看着记录的密密麻麻的文字,我意识到我们不仅仅要当好一个倾听者,更要做一个规划明晰的实践派。要解决那些企业共同面临的问题,这样营商环境才能从根本上改善,要指导帮助那些个别企业的难点,这样企业才能真正长足发展,我们的调研也才能真正落地生根。比如对于电子证据的存储和认定,我和公诉科、侦监科等部门回院后马上开展了研讨,探索结合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对接司法鉴定的审查和非法证据排除的相关规则,进一步丰富电子证据的收集、保存形式和认定标准,综合考量其合法性、真实性和证明力,以有效服务和保障审判。比如针对个别企业员工商业贿赂情况,我们为企业个性化定制检察开放日,加大对企业员工的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助力企业完善商业风险防范体系建设。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长宁互联网企业蓬勃发展到现在,我们对企业、对营商环境的大调研也应从全面到渗透,从大局到细节。在对营商环境大保障的基础上,怎么样才能真正的帮助企业解决发展过程中的痛点难点,怎么样才能让创新企业在每一个生产经营环节得到切实便利的法律服务,没有后顾之忧,让市场主体感受到公平,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和谐,这是我们要继续努力的方向。我们要真真切切的把群众、企业的事情放在心上,把工作的实效深入基层,解决好群众所关注、所期盼、所急需的事情,真正发扬“店小二”的精神,以绣花功夫绣出长宁营商环境的卓越品牌。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