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上午7点到9点、下午5点到7点,是洋泾街道栖山小区的5个垃圾箱房开放时间,内有干垃圾、湿垃圾、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投放区域。从上周一开始,栖山小区实施生活垃圾“定时定点投放”,成效初显。
周二上午8点半,小区居民徐阿姨拎着一袋毛豆壳走到垃圾箱房前,她熟练地推开湿垃圾的箱房门,将袋子扔了进去。自从小区实行垃圾分类后,她专门买了一只小桶用来装餐厨垃圾,在家里就区分好干湿垃圾。
“我们小区从2011年开始就推行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基础比较好。”栖山居民区党总支书记陆霞告诉记者,自那时起,小区就建立了居委会、物业保洁员、小区党员参与的志愿者队伍,他们手把手地教居民如何分类垃圾,如果有居民分错了,志愿者会帮助他们重新分类。
今年7月,栖山小区被列为“定时定点投放”试点,街道、居民区、物业就着手对居民广而告之。陆霞给记者展示了一张《栖山小区开展垃圾分类告知书》,上面清楚地介绍了相关情况,比如垃圾四分类的标准、小区分类设施的设置位置及垃圾投放时间等。
栖山小区共设有5个四分类垃圾箱房,均匀分布于小区内,居民可以就近投放。而为了方便年轻白领、加班族等特殊人群,小区还在居委活动室门口设置了智能垃圾箱房,用于非投放时间段扔垃圾。每个垃圾箱房共有4种颜色的门,黑色门代表干垃圾,棕色门代表湿垃圾,蓝色门代表可回收物,红色门代表有害垃圾,每扇门上都有垃圾的具体种类和卡通标识,清晰明了,辨识度高。此外,箱房内还安装有洗手池,并配备了洗手液、消毒液、花露水等,方便居民扔完垃圾后使用。
“这些得益于栖山居民区党总支与金桥市政公司党总支结对共建。”洋泾街道市政科负责人告诉记者,垃圾分类非常需要社会力量的参与。今年6月两个党组织结对,明确要推进垃圾分类项目,金桥市政对小区原有垃圾箱房进行精心设计和改造,其中2号箱房的背面改建为自动浇灌养护的立体绿化。垃圾箱房污水没了,臭味也没了,小区面貌也焕然一新。感受到“定时定点投放”的好处,居民们的参与度也高了。
对此,小区老党员、志愿者耿德超最有体会。耿老伯2011年就参与垃圾分类志愿服务,“定时定点投放”试点后,他负责2号垃圾箱房的志愿管理工作。耿老伯告诉记者,每天上班高峰,居民们都集中过来扔垃圾,虽然有些垃圾分得不够标准,当他指出后,不少人就会把垃圾拿回去重新分类。
栖山小区实施生活垃圾“定时定点投放”,试点仅一周,居民家庭源头分类率已经达到了65%以上。
今年3月,本市《关于建立完善本市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的实施方案》首次提出了“定时定点”投放的概念,鼓励居住小区的垃圾桶和垃圾箱房不再提供“24小时开放”的便利,从而改变居民随意投放垃圾的意识和习惯。上个月召开的市府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建设行动计划(2018-2020年)》再次明确,上海生活垃圾分类正向着全面分类化以及“定时定点投放”这一方向稳步推行。区环保市容局人士表示,浦东的生活垃圾“定时定点投放”工作在栖山小区试点,将努力探索出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