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强书记指出:打响“上海购物”品牌,购物软硬件环境要综合改造、整体提升、全面优化。
而如何确保市民购物安全,让其“载兴而来,满意而归”,则是“上海购物”体验度的基础保障。
随着嘉定社会经济发展,近年来,百联、嘉亭荟、大融城等不少大型商场落户嘉定,成为市民购物休闲新地标。围绕“上海购物”品牌打造,结合大调研工作,公安嘉定分局深入走访辖区内各个商场及经营户,聚焦各类治安、消防问题,了解需求,查找不足。
嘉亭荟城市生活广场位于嘉定区西大门安亭镇,西邻江苏省昆山市,南靠上海市青浦区,集休闲、餐饮、购物为一体,目前有商户近200家。
开业以来,因毗邻跨省市的轨交11号线,该商业圈逐渐成为嘉定、昆山两地购物消费的首选场所,节假日、双休日高峰人流达2万人次。
通过走访发现,主要存在几点问题:
侵财案件多发。嘉亭荟经营方反映商圈内人员密集,导致各类侵财案件多发,影响市民购物安全。
监控设施“低效”。商圈内监控探头设置不合理,且模拟数字探头画面不够清晰,影响防范打击效果。
消防应急不足。针对人流密集场所,除了必备的消防设施外,应对消防突发事故的人员、设备等还存在不足。
针对走访中发现的问题,公安嘉定分局立足自身职责,积极研究对策,落实措施,着力营造安全有序的购物环境。截至7月底,嘉亭荟商圈报警类“110”同比下降32%,取得良好效果。
整合资源打造巡防“多国部队”
建立警情通报机制。与商场经营方建立交流协作机制,定期汇总分析阶段性警情,确定商圈案件高发区块,指导经营方改善安防布岗方案,重点向侵财类案件高发时段、高发区域进行布防。
整合五支巡防力量。坚持“警力跟着警情走”的原则,以反恐为标准,统筹设立5支巡防小队,由公安、武警、特保、社保、联勤组成,采取定点守护、机动巡逻、武装设卡的勤务模式,综合徒步与车巡、武装与便衣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治安巡控,做到“三个部位必巡”,即商场内部要害重点部位必巡、案件高发部位必巡、治安复杂部位必巡。尤其在商场内,警力上岗参照商场营业时间进行无缝对接,确保商圈内警力常在、警灯常亮、警车常巡。
建立跨省联动机制。建立与昆山公安的联动联勤机制,定期组织跨区域分析研判,在社会治安敏感时期、案件高发时段,通过部署应急处突巡防力量、安防信息共享等举措,营造严防严控严打的治安氛围。
今年6月,嘉亭荟某商业店铺发生一起盗窃案,据侦查发现,嫌疑人多次往返苏沪两地。分局迅速启动区域警务协作机制,得到了昆山市曹安派出所的大力支持,很快明确了嫌疑人身份及实际居住地,并于6月27日18时许成功将盗窃嫌疑人张某抓获,破获盗窃案件10起案值3万余元。
升级技防布下监控“天罗地网”
优化监控设备。对嘉亭荟商圈内原有视频监控开展全覆盖排查,调整不合理视角探头34个,协调经营方投资200余万元将所有模拟数字探头升级为高清探头,大大提升了技防水平。
提升技防水平。指导商圈经营方在商场各主要出入口新增智能探头8个,确保进入商圈的可疑人员、可疑车辆能第一时间被发现,为打击破案提供信息支撑。今年以来,通过科技手段共抓获犯罪嫌疑人11人,破获各类案件34起。
建立站点提升消防应急水平
建立微型消防站。指导经营方建立一处准专业化的消防站点。经营方将原保安工作室升级改建为微型消防站,整合投入原有各式破拆工具、防护服、水枪等消防器材。同时,经营方投资100余万元,陆续采购了机动消防泵、推车式灭火器、多功能火灾探测器、消防运输车等各式设备。
成立兼职消防队。指导经营方成立一支年富力强、机敏果敢的安保人员兼职的消防队伍,分3班次24小时运作。由属地派出所进行指导培训,队伍成员适当提高待遇,每年进行考核评估,采取优胜劣汰的方式保持队伍战斗力,确保火灾险情发生时能迅速处置。
加强日常应急演练。针对商圈商户经营个体庞杂、消防安全意识参差不齐的特点,分局定期会同市场监管、安监等部门以“贴近实战、讲求实用、注重实效”为原则,组织商圈安保人员及每家商户开展安全疏散演习,确保工作人员在发生险情时各尽其责,有效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