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台风天里的这38万块店招,如何切实消除隐患?

2018-8-17 8:06:39发布107次查看
原标题:台风天里的这38万块店招,如何切实消除隐患?
今年第18号台风“温比亚”的中心已于17日04时05分在浦东南部沿海登陆!
台风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9级,截至17日8时,上海暴雨橙色预警、台风黄色预警高挂。
这次台风风大、雨大、持续时间长,不够牢固的户外设施都可能是安全隐患。
市委书记李强就切实做好台风“温比亚”防御工作强调,要进一步做好气象监测预报,加大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力度,严格落实责任制,认真细化和做实各项防范和应急处置工作。
市委副书记、市长应勇要求加强台风“温比亚”的预测预报,严密部署防汛防台工作,特别是做好高空坠物防范整治,切实消除隐患。
市政府办公厅15日晚发出的紧急通知里明确提出:“要严格落实店招店牌、广告牌、空调外挂机、灯箱、玻璃幕墙、高楼装饰物等各类建筑附着物的安全检查。”
那么问题来了——
上海的店牌店招设置到底是如何管理的?
设置后的安全责任由谁来承担?
监管主体又是谁呢?
新闻透视记者日前带着这些疑问兵分多路,跟随执法部门在全市各区检查店招店牌存在的安全隐患。和小研一起去看看——
“危牌”街头立,一碰就散架
普陀区长征镇居民餐饮娱乐“一条街”上店铺林立,一家水饺店的招牌向外倾斜出三、四十厘米,引起了执法人员注意。
仔细一检查,果然是块“危牌”。执法人员合力卸下店招,不料抬到半途,招牌的内部结构就全部散了架……
现场工作人员说,这家店铺现在的店招是在原有店招没有拆干净的情况下覆上去的,里面的木质构件已经腐蚀,固定点位也就只有两个,很不牢靠,堪称沿马路的“隐形炸弹”。
记者上前轻轻一掰,木质内件果然零零碎碎落了一地。
当地管理部门介绍,这条街店面更替很快,店招挂得也很“随性”——往往上一块店招还没拆干净,下一块就直接覆上去了,所以不少招牌都是超重负荷,而这样的情况在全市各区都很普遍。
潍坊街道某沿街店铺招牌明显超出建筑外立面
还有一种情况是违反“一店一招”要求,自行增设店招。
像浦东潍坊街道这条马路上的沿街店面,除了店招以新覆旧外,还有不少店自行挂起了多块招牌,正面的、侧面的,生怕路人不注意,走近仔细看,一些支撑的铁架已经锈迹斑斑。
店牌店招,商家想挂就能挂吗?
其实,市容绿化局曾于2015年下发过通知,明确——
对店招设置,要落实规范管理,宣传和引导商家依照法规要求申办。
需要注意的是,该通知中写的是“宣传和引导”,这就意味着不是强制申办。
而在各区层面,申办流程也不尽相同。
在先行先试的浦东,2010年店招店牌审批已下放到街镇社区管理办;2014年,审批取消,改为备案。
在其他区,店牌店招大多是店家前往街道或直接去区办事窗口递交申请,再由区市容绿化部门审批或备案。因为不是强制,所以店家申报的积极性一般都不高。
以宝山为例,辖区内的36000多块店牌店招,挂牌前主动申报的商户只有不到1%,主要是一些大型外企、国企连锁店,来申报的小店铺少之又少。
前置许可不强制
后续日常维护和监管能否跟上?
根据2016年6月1日实施的上海市地方标准《户外招牌设置技术规范》,店招店牌由所属商家负责检查和维护保养,根据不同部件、结构,安排一周到一年不等的检查频次。
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很多商家都不把这个规范当回事,因为“要用钱的事情不划算”。
商家主体安全责任落空
政府监管能守住最后一道防线吗?
根据属地化管理要求,店招店牌的日常监管都落在街镇城管中队身上。
以浦东潍坊街道为例,一个城管中队只有30多人,管理内容却非常庞杂,涵盖拆违、公交客运、市容绿化、水务等1000多项,要管好店招显得力不从心。
虽然一些区此前也建立了每季度一次的沿街商铺门责巡查工作,不过,招牌牢不牢靠,光靠肉眼粗看很难发现。
宝山区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市容管理科科长毛荣峰表达了无奈:“就算去和商家沟通,他会说凭什么你说店招不安全就不安全,需要提供权威的安全检测依据。而要获得这个依据还必须检测,检测又需要时间。”
而在浦东新区,从2014年开始就开始委托第三方安评机构对招牌内部钢结构进行检测,由于每块店招的检测费要1000元上下,很难做到辖区全覆盖。
再退一步说,就算真的查到问题,除了强制拆除外,能否让商家牢记教训,也是个难题。
今年上半年,普陀长征镇依法立案查处72家违法店招,强拆33家,共罚款68000元。但目前还有两百多个店招存在安全隐患,更何况还有店家前脚被强制拆除店招、后脚又挂上去的情况。
普陀区长征镇副镇长葛峰表示:“现在行政处罚这一块存在的难点,主要凸显在房东、业主、经营户没有守法意识,只追求经济利益,不追求社会法律责任,你罚他们三五千块,他没有任何感觉。商家违法成本很低,政府部门执法成本非常高。”
话说到这里,答案已经非常明晰了,在上海——
店招店牌的设置审批由区市容绿化部门负责,不过不是强制店家申报的;
事中事后监管落在街镇城管中队,不过执法力量有限。
这也意味着,假如店家在挂店招时偷工减料,日常维护又形同虚设,不履行安全使用责任,那店招就真的会成为安全隐患。
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点:目前上海有近38万间(所)店招店牌,上个月市容绿化部门抽检了588块店招,结果存在缺陷或严重缺陷的比例竟高达到47%。
针对店牌店招安全隐患引人忧的现状,上海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副主任、法学博士罗培新提出了几点想法——
强化主体自身责任方为长久之计
要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强化落实场所业主和设置人主体责任。
如果店招坠落伤人,应由所有人、管理人或者使用人承担责任,其背后的法理至为清晰:每个人都是自身财产的最佳看护者,也是管好自身物件避免造成伤害的最佳责任承担者。
引入大数据助推智慧监管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执行,而执法的最好方式,就是引入大数据,实现智能监管与精准执法。
建立数据平台
监管信息自动推送
以大数据为基础推进分类监管
部门共享数据,强化执法协同
改革店招店牌设计理念
人身安全远大于美观需求。
政府为了改善城市景观而统一制作店招店牌时,安全要成为压倒性的价值;还需与商家明确,商家应承担日常维护、安全检测等工作的主体责任。
对于商家而言,不必竞相把店招店牌越做越大甚至过于凸出墙体大肆招摇,毕竟真正吸引消费者的是好商品。
小研说几句
排除这些悬在人们头顶的隐患,已经刻不容缓。
对那些日常巡查中发现的“危险”店招,除了下发整改通知书外,也绝不能忽视在责令整改期间潜在的隐患。所谓“尽快整改”究竟是一天内、两天内还是三天内?
如何消除隐患,考验着政府部门的智慧。希望有关部门能拿出切实可行的监管措施,规范设置、规范管理,莫让店招成为威胁城市安全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小研在此也呼吁广大市民,如果您发现身边存在有隐患的店牌店招,请拨打“52901111”向市容环卫投诉热线进行举报。
建设美好家园,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上海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