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分钟!这是接到警情后,消防战士从穿衣、取设备,到上车出警的时间。
3分钟!这是一幢居民楼发生火灾后,消防战士连接设备,到达火场实施救援的时间。
8小时!这是一个消防官兵每天训练的时间。
8月7日,三伏刚过半,最高温度直指35℃。滚烫的太阳底下,城南消防中队的官兵挥汗如雨。
凌晨5:00起床,出操、训练,直到上午10:00休息,午休之后接着练。这是消防战士的暑期训练时间表,为了避开高温,早上提前了3小时开展训练。
即便如此,到早上七八点钟,太阳依旧晒得人发昏。记者在训练现场体验,穿着t恤站在太阳下不跑不跳不动,只要10分钟就大汗淋漓,衣服后背湿透。而消防战士不仅需要快速奔跑、跳跃、攀登,还要穿着厚重的训练服、扛着沉重的设备,进行不同场景的模拟训练。训练结束,汗水早已在身上结成了盐巴。
练得这么狠,是因为不敢不练!今年7月,城南消防中队共出警117次,其中火警46次,抢险39次,救援32次,放松训练就意味着拿生命开玩笑。张仕广是城南消防中队的副指导员,每次训练,他都格外严苛,哪怕只是一个细节出了错,也会从头再来。在他看来,全队战士的安全都是练出来的,不认真也是对自己不负责任。
夏季的高温,在火场面前,显得微乎其微。火场中,温度一般高达三五百度,更危险的是可能会有有毒气体的吸入。立秋前几天,中队接到出警任务,某仓库的化学物品因存放不当引起火情。中队出动3辆消防车进行救援。战士们背着17斤重的空气呼吸器、戴着防护面罩、套着厚重的制服、穿着带钢板的鞋子,负重20多斤逆行而上。短短10分钟,火情就被控制住,但战士们并没有立即离去,而是原地待命1个多小时才撤离。“化学物品火灾的特点是,即使火情被控制,也可能会产生第二次,甚至第三次灾情,必须仔细观察。”张仕广解释。这一趟出警,现场弥漫着有毒气体,即使有防护面罩也很难确保战士们没有吸入有毒气体,而有些伤害可能表面上根本看不出来。
夏天出警,脱水也是一大考验。别说是现场救援,从接警后到上车出警,短短的1分钟内,战士们的衣服就已湿透。在接下来的援救过程中,他们几乎感觉不到汗水的存在,水分的快速蒸发,只是让战士们感觉越来越渴,需要不断地补充水分。在消防中队的仓库里,盐汽水占据了大部分的空间,这是消耗最快的物资。
由于体能消耗较大,每到下午,中队都会给战士们加餐,即使是一碗冰镇的绿豆汤,也能瞬间将训练的燥热拂去。训练时,指导员会格外关注每一个战士的微表情,一旦发现不适前兆,立即安排休息。这个夏天,城南中队没有一个战士发生中暑。“出警时,班长、有经验的老兵肯定是冲在最前面的,不让那些十七八岁的小战士陷入危险之中。”张仕广说。
记者在跟随体验消防战士一日生活时了解到,我们可敬的消防官兵时刻准备着献出自己的一切,同时,我们每一位普通市民其实都能试着为他们减负。比如,钥匙没带,可以找个开锁匠;小狗丢了,可以贴寻狗启事;汽车抛锚了,可以请求道路救援。
来源:《嘉定报》记者 顾娴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