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老上海人都有怀旧情结,即便现在上海的发展日新月异,他们依然觉得还是那段旧时光、那些个物件,最念念不忘,最有味道!
前不久,还有网友在网上求助,自己家里用了三十年的荷花牌电扇,不知什么原因罢工了,送废品站还真的有些舍不得。
老物件,不为使用,只为怀念。这也引起了一众网友对自己成长过程中家里老物件的想念,今天,小微姐就跟大家一起,重温那些即将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的上海老物件!
28寸自行车
在汽车、摩托车还没有普及的年代,二八自行车就成了老上海人最常用的代步工具,平时生活所需的粮食、物件都靠它运输,尤其是过年时,自行车上便挂满了年货。爸爸心满意足地按下车铃,清脆的铃声便在弄堂里回响,这一幕至今让许多老上海人念念不忘。
纳凉藤椅
老上海人下午的休闲时光全在一把藤椅上度过。以前,当毒辣的太阳逐渐西去,老弄堂里,三五个街坊邻居便不约而同的搬上自己的藤椅走出家门,围坐在一起,彼此分享生活的琐事,简单而快乐。
三五牌台钟
以前在上海买东西除了钱还要有购买票,买回家的时候宝贝得很。心灵手巧的奶奶特意钩了一块镂空的花布盖在上面,每天最期待的就是整点时台钟发出的“当当”声。而如今,三五牌台钟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小时候抢着给钟上发条的日子也一去不复返了。
电子管收音机
那时候只要家里买了收音机,每天放学后孩子们便会飞奔回家把收音机开到最大声,一边做作业,一边歪着脑袋好奇里面的声音是从哪来的。老上海人都知道,当时这个“会说话的盒子”可是风靡了好一阵,甚至一度成为上海人结婚必备四大件之一。
蝴蝶牌缝纫机
甚至很多人过年穿的花棉袄都是妈妈用缝纫机一针一线缝制的,听着缝纫机“咯噔咯噔”运作的声音,心里别提多满足了。对于很多老上海人来说,缝纫机不仅是缝补工具。小时候,妈妈将主机收起来,铺上一层花布,缝纫机便可以当写字桌使用。
四方形黑白电视机
以前家里有台电视机可是相当拉风的事情!街坊邻居晚上都会聚到一起看,虽然那时候的画质、音效都不太好,但一点都不会影响大家观看的心情。当电视信号接收不好时,主人便站起身慎重的摇摇天线,拍拍电视,引来的便又是一阵欢笑。
五斗橱
五斗橱对以前的上海家庭来说,是十分重要且实用的家具,衣服和重要的文件都会存放在橱子里。家人使用起来也十分爱惜,一块花布盖在上面,铺上家人的照片,最后再叠加一块玻璃,除了储物,五斗橱便又多了相框的功能。
雪花膏
雪花膏,妈妈辈的肯定都用过,外表花俏的铁盒一打开就能闻到浓厚的香味,护肤效果也相当不错。小时候,爱美的上海小囡还会收集空的盒子,用来装自己心仪的小首饰~
蛤蜊油
当年的蛤蜊油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平价护肤品里的战斗机!它的包装十分经典,功效也不输雪花膏,而且老少皆宜,携带方便。说是上海人的最爱一点也不为过,就算是现在,依然有一些人在用。
月份牌
上海月份牌承载着那个时代的文化内涵,当时登上月份牌的女生都会受到热烈的追捧和讨论,她们的一颦一笑、穿着打扮也会在当时的年轻人中形成一种潮流。
如今的我们依然可以从月份牌中感受上海女人的韵味,当年大上海的繁华和开放依稀呈现在眼前。
鞋样子
以前经济困难,物资匮乏,很难能买到新鞋。妈妈们便会用笔在报纸上描出家人脚的大小,然后孜孜不倦的搓线,纳鞋底,上鞋帮子。记忆中妈妈的鞋样子,温暖又踏实,每一个鞋样子都记载着孩子的成长。
公交车月票
曾经上海人坐公交有两种付款方式,一种是付现金,一种就是出示月票。一张月票随便坐正是当时的流行,而现在已经听不到售票员“上车请买票,月票请出示”的喊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