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情于七弦之中,信步于富林之园。这个周日来朵云书院听一场古琴斫琴技艺分享会,感受浓浓的非遗文化吧!本次活动不需要购买广富林文化遗址门票,也不收取任何费用。
详情往下看
古琴斫琴技艺分享会
时间:8月19日(周日)14:00
地点:朵云书院广富林店
嘉宾:洪崇岩、陈成、徐涵芝
关于主题
古往今来,与琴相关的风骨佳话数不胜数,从高山流水到广陵止息,人们将种种慷慨激昂、高洁旷远的情怀寄托于七弦之中,吟哦咏叹,流传百世。与这种种佳话一起流传的,还有那些千古名琴。
《钦定四库全书琴史》曰:“琴有四美:一曰良质、二曰善斫、三曰妙指、四曰正心。四美既备,则为天下之善琴......
中国的琴曲十分讲究琴心、琴韵,文人雅士对乐音的品味更是讲究藏而不露、简而不浅,追求轻微淡远的意境。而这种长于哲理的琴乐操弄必须由与之相应的斫琴技艺提供。因此,精良的斫琴是古琴艺术完满呈现的首要前提。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洪氏斫琴,根据洪氏家谱记载可追溯到明初洪武年间,传到洪崇岩是第十八代,其间虽有断续,但斫琴技艺通过片言只字及历代祖先口耳相传基本上把整套斫琴工艺传承下来。鉴于洪氏斫琴一脉相传,工艺流程清晰,2014年洪崇岩被授于上海市古琴斫制非遗保护传承人。
一块老朽的木料,110道工序,经过经年累月的琢磨,使没有生命的材质找到了灵性,上漆、按徽、上弦、调音……每道工序,每个细节看似简单,却深藏玄机,一人、一心、一琴,洪氏古琴的每一把琴都是有生命的,斫琴就是塑造着每一把古琴的个性。洪氏古琴会根据材质特点,因材施艺,所创作出来的古琴“轻、松、脆、滑”,得心应手。
所以说一把好琴的诞生也寓示着一颗寂寞的心即将找到知音!透过木材纹理来捕捉内藏的灵魂音符,这就是洪氏斫琴工艺的传承秘诀。
关于嘉宾
洪崇岩
洪氏古琴的第十八代传人,2014年荣获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斫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其古琴斫制艺术,在继承前辈的基础上又有所创新,依据家族长期实践而形成的一整套方法,获国家专利多项。所斫琴器音色沉雄苍古、朴重凝练,形制髹饰温厚莹润、气象雍容。
陈成(牧鹅)
上海琴人,1999年起师从陈金龙先生习琴,并任上海中医药大学民乐团古琴演奏。2010年与妻子徐涵芝设“境庐琴馆”授琴。深于古指法研究与打谱,打谱作品《庄周梦蝶》《广陵散》等。出版琴学著作《琴遁集》、琴曲专辑《濯鳞照月》。
徐涵芝(弹琴鹅)
上海琴人,2006年开始习琴,师从戴树红先生,2010年与夫陈成设“境庐琴馆”授琴。打谱作品有《大阳关》《鹤鸣九皋》等。出版古琴独奏专辑《濯鳞照月》等。
参与方式
关注“朵云书院”微信公众号,在8月17日中午12点之前,将姓名、手机号码,以及对本次分享主题的看法和见解发送到公众号后台,即可报名。
报名成功的读者,我们将通过微信后台和手机一并回复。每个id限报一人,名额有限,满额即止。
收到回复的读者,请于8月19日下午1点25之前在北大门集合,跟随工作人员进园。
小贴士
书院地址:上海市松江区方松街道秋柏路广富林文化遗址(一期)内
书院营业时间:9:00至17:00
交通路线:
乘坐地铁9号线至松江大学城站(4号口出),步行至松江客运中心,换乘松江15路至华东政法大学站下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