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彭旭卉)昨天中午,家住景凤路403弄8号的张阿姨将俞迎春迎进家门,笑盈盈地看着他帮自己摆好午餐。看着他满头大汗的样子,张阿姨连声招呼俞迎春快坐下休息会。“不了,朱阿伯们的还没送呢,天气热你自己注意身体,我先走了下次再来看你。”说话间, 俞迎春已拎起装有盒饭的保温箱,急匆匆的下楼赶去另一位老人家中。
俞迎春是临汾路街道辖区内一家名为新旺美食林餐饮店的老板。从2014年开始,他坚持为岭南路700弄居民区的一些高龄独居、腿脚不便的老人们送去免费的午餐。他的举动让老人们深受感动,并在网上获得热议,有超过2万余名网友为其点赞。
给困难老人送餐,他四年来风雨无阻
新旺美食林,位于岭南路722号。上午9点半,俞迎春和大厨们已经在厨房间忙碌着,为社区老人们准备午餐。当天的菜肴是五菜一汤:红烧大排、椒盐基围虾、咸菜豆瓣肉丝、油焖茄子、清炒松仁玉米以及一大碗例汤。记者了解到,为了丰富饮食搭配,更好迎合老人口味,俞迎春很注意荤素搭配,菜量也比较大,基本上两大荤两小荤是少不了的。
临近中午,饭店的厨师小心翼翼地将菜肴装进一个个盒子,然后放入保温箱子里。俞迎春则在旁边不停地叮嘱“今天有两个糖尿病的老人,其中两份菜是不放糖的,记得分开放啊。”“朱阿伯的饭量比较大,你要多给他盛点饭啊。”
俞迎春说,因为吃饭的都是老人,所以他必须更用心。比如有些老人有心脏病,那么碰到海鲜类的发物就不能吃,他会单独给换些别的菜。遇到牙口不好的老人,他也会将菜品调换成比较软烂易嚼的,方便老人食用。
11点左右,俞迎春带着两个大保温箱,开始了为附近居民区的老人们送餐服务。当天要送的第一户人家是独居的朱老伯。前几年,朱老伯因为中风偏瘫,导致腿脚不便、难以自理。得知这一情况后,俞迎春便开始为他提供免费的午餐。
“俞老板天天来送饭给我,不管刮风下雨,连除夕夜、大年初一都不曾间断,他是个大好人,我非常感谢他!” 见到俞迎春前来,朱老伯激动的心情溢于言表。
送餐的同时,他也是老人的安全卫士
俞迎春的善言善行博得了很多老人的感激和信任,不少耳聋耳背、腿脚不便的老人更把自己家的钥匙交给了他,最多的时候俞迎春手上同时拿着3,4位老人的钥匙。“小俞是自己人,是大好人,我们全心全意的相信他。”
而正是这份老人们对俞迎春沉甸甸的信任,还化解了一次紧急情况。去年夏天,俞迎春正在为一位老人送餐,刚走到门口就闻到一股刺鼻的怪味。俞迎春心中一沉,立马拿出了老人交给他的钥匙打开房门,只见到煤气灶上炖着的汤早已少干,整个锅子已烧成焦炭状,而老人却在隔壁房间里还完全不知情。
从这件事之后,俞迎春对老人就更上心了。每次送餐都要抓紧时间和老人聊上一聊,遇到敲不开门的时候必须想方设法联系到老人才安心。“我们挑选出的送餐名单,都是生活困难的空巢、孤寡老人。因此在送餐的过程中,不仅要把饭菜送到,更要时刻关注着这些老人的生活状态,做好他们的安全卫士,防止意外发生。”
关爱老年群体十八载,他希望做得更多
其实关爱关心老人群体,俞迎春已经默默地干了18年了。早在2000年,他就通过临汾街道,邀请社区内高龄、失独、独居等困难老人到饭店过节。长期招待困难老人,让俞迎春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吃一餐好的并不能改善他们的现实困境,如何能让困难老人每天都不愁吃就好了。
他和妻子商量后决定每天按5菜1饭搭配,提供“免费的午餐”给小区里最困难的独居或失独老人。他的想法也得到了岭南路700号居民区的支持。居委会经过模排提供给餐馆当下最急需帮助的名单,让“免费的午餐”分担了一部分救急功能。经过一段时间的配合,居委会、受助居民和餐馆三方自成默契,如果受助居民家情况转好,不再那么迫切地需要这份“免费的午餐”,也会主动让渡用餐名额给下一个困难居民。就这样,围绕附近居民区的“免费午餐”就这样诞生了。
四年的“免费午餐”做下来,俞迎春却更焦虑了--“身边急需帮助的困难老人太多了,一个人的力量实在微不足道。我希望能用我的力量,带动临汾社区有更多的爱心餐饮店多多关注困难老人,让他们吃饱吃好。”
值得欣慰的是,他隔壁包子铺郭老板发现新旺送餐人每到上午11:00就提着大盒小盒出门,好奇心驱使之下问明了原由,有感于店家的爱心奉献,也拿出自家的包子捎带给用餐老人。俞迎春相信,这是一个好的开始。他只是抛了块砖,带了个头,唯愿爱心企业志愿同行,共同服务社区困难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