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全国二孩数量进一步上升占出生人口比例超过50%。然而,在上海二胎生育意愿依旧不强,二孩占出生人口比例仅约25%左右,远低于全国水平。 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一个孩子5000元/月还不够
“一个月奶粉费1100元,尿布500元,吃饭少说一天要30元,再加上玩具、衣服等。”李瑞雪是沪上某高校工作人员,去年她刚生了第一个宝宝。她还考虑给孩子报个早教班。“这样算下来, 一个月花在宝宝上的钱就要超5000元。”
对于她和丈夫而言,两人的收入都在上海市平均工资线以上一点,宝宝的开销就占到了两人总收入的三分之一,再加上家里的日常生活开销,基本就不能余下什么钱。
长三角地区母婴支出增长最多
通过某个日活跃量超过400万用户的记账类app随手记,我们可以看到,有一类专为母婴类消费者设置的“宝宝账本”、“怀孕账本”等专用账本,对其进行统计后发现:
2016年他们的年均母婴支出在2.6万元左右,在上海、无锡等支出更高的城市,连续3年的母婴平均支出加起来是接近10万元。
妈妈们每年花在孩子身上的钱增长速度是明显跑赢cpi(和工资涨幅)的。
从人均母婴支出增长的数据看,有十多个城市的2016年母婴花销都比两年前增加了15%以上。其中,长三角地区城市占领了这个增幅top 10榜单的一半。
科学育儿促使消费升级
显而易见的是,这一代的年轻父母获得育儿知识的渠道已发生改变——论坛母婴版、母婴社区、育儿妈妈交流群,他们不再相信父母一辈的经验、传统。也因为 科学育儿知识的累积,他们对宝宝使用的产品更挑剔,也更谨慎。
产品购买渠道的丰富、产品本身的多样、以及主动了解“什么是好产品”的消费者在母婴类的消费中尤其集中。这也使得母婴消费市场成为了近年消费升级中更为成熟的一个类别。
从淘宝大数据中提取了338个地级市母婴产品的销量数据发现,一线、新一线和部分二线城市母婴消费行为的表现几乎一致。
随手记从记账数据中发现,新晋父母会比原来更加关注生活品质与安全,“例如不少用户会增加除甲醛物品、防雾霾物品、有机食品等代表健康的消费开支项。”
对于年轻的家长们来说,孩子的长大也意味着日常花费中生活必需品的开销比例逐渐降低,教育花费开始上升。而这已经不仅仅是消费升级能够解决的问题了。
看到这里,想必大家心里已经有一笔明白账了。
鼓励鼓励生育没有错,但鼓励生育应该是在保障女性权益,减轻教育、住房负担,完善母婴基础设施之后家庭的自发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