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厘米三角状鱼骨卡入食管深处,18个月幼儿险些丧命……近日,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多学科联手,十分钟解除险情。一个月内,儿中心已接诊该类患儿12例,从孩子食道里取出的东西可以“开个展览”。医生提醒,消化道异物是幼儿期常见的意外伤害,多为看护不周所致。
8月11日,江西某一岁半患儿东东(化名)在进食时,不慎吞入鱼骨。当地医院检查显示,该鱼骨进入患儿食道深处,可能插进了主动脉弓,情况十分危急。患儿家长随即决定转至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救治。
当晚11点半,东东转入儿中心,当时情况十分危重。胸部增强CT显示,吞入的鱼骨呈三角型,嵌顿食管深处,且紧紧抵住主动脉。同时,医生还发现,食管壁周围软组织已经开始肿胀,说明食管组织已经受到损坏,很有可能已经戳穿了食道。更可怕的是,鱼骨尖端距主动脉距离仅1.1mm,一旦鱼骨出现位移便有可能戳破主动脉,出现大出血,东东面临生命危险。
要把这块“夺命鱼骨”取出,最安全的方法是外科手术,即打开胸腔,将鱼骨取出。但对18个月大的孩子来说,损伤极大。另一种治疗方案,则是在内镜直视下取出鱼骨。这是一种微创的治疗方法,避免了开胸手术,对患儿影响极小,但对医生的要求极高。消化科医生张斌表示,微创手术的难点在于患儿年龄小,食管壁薄,尖锐的鱼骨很可能已经穿破食管并且紧挨着胸腔的大动脉,哪怕一个咳嗽、恶心,也会引起鱼刺发生位移,刺破主动脉从而导致患儿的死亡。
12日凌晨零点,消化科,普外科,胸外科,麻醉科及重症医学的10余名专科医生对患儿病情进行了多学科会诊,最终决定为孩子实施微创手术。凌晨1点15分,张斌通过高清胃镜,将异物钳送达食道中段,在内镜直视下,将鱼骨小心取出。整个手术耗时仅10分钟,患儿转危为安。目前,术后患儿恢复顺利。
据介绍,幼儿异物卡喉的病例时常发生,有的甚至威胁生命。张斌表示,发生该情况的多为6岁以下的幼儿,尤其是2-3岁的孩子,从食道里取出的东西稀奇古怪,包括硬币、纽扣电池、回型针、发卡、小弹珠等,足以开个小型展览。医生提醒,异物吸入是幼儿期常见的意外伤害,轻则引起恶心呕吐,重则消化道出血穿孔,引发死亡,必须引起家长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