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牢牢守住"安全底线" 上海打造一支"全科型"市场监管人才队伍

2018-8-15 0:44:58发布87次查看
原标题:打造“全能型”市场监管体系
  东方网8月15日消息:据《劳动报》报道,叫外卖、乘电梯、商场购物……生活中的安全点滴都离不开监管!如今,上海各区已经彻底打破各区原有工商、质监、食药监、价检部门的格局,组建成新的市场监管局。为了牢牢守住“安全底线”,上海正在培养和打造一支“全科型”市场监管人才队伍。未来,上海市场监管部门将进一步优化配置基层执法人员队伍,并逐步打破基层执法人员“天花板”过低的瓶颈。
  市场监管改革浦东先行
  “全国的市场监管改革最早就是在上海浦东试点。由浦东向全市铺开,继而推广到全国。”上海市市场监管工作党委书记阎祖强披露,早在2013年9月,与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同步,浦东新区作为首个试点区,率先拉开了市场监管体制改革的序幕。2015年上半年,改革进一步扩大上述试点推广到全市各区,在全市各区及各街镇实施了市场监管分类综合执法改革全覆盖。
  记者了解到,到2015年12月,在浦东新区、徐汇区、嘉定区市场监管局,先行开展行政执法类公务员分类管理改革试点工作,将市场监管分类综合执法改革由体制改革领域拓展到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领域,增强了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2017年5月,中共上海市市场监管工作委员会成立,成为全国第一个省(市、区)市场监管工作党委,将区级层面市场监管体制改革延伸到市级层面,将行政体制改革拓展到党政联动改革。2018年3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成立,标志着市场监管新体制即将在全国范围内正式运行,自下而上的改革探索成果转化为顶层设计。
  上海市场监管人员队伍有多庞大?数据显示,上海市、区两级市场监管部门在编干部约1.1万人,其中行政执法类公务员5843人,仅次于公安执法队伍。
  机关精简人员充实一线
  “改革彻底打破上海各区原有工商、质监、食药监、价检部门格局,组建新的市场监管局。”阎祖强披露,“全市233个市场监管所要覆盖监管到上海各个街镇、各工业园区以及自贸试验区、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大型农贸批发市场等重点区域。”
  阎祖强指出,通过体制改革,打破了监管领域长期存在的“分段管理”、“九龙治水”现象。重心下移,将执法力量下沉一线,上海各区市场监管局的内设机构(机关科处室)平均精简了30%至38%。
  “通过机构整合,将机关精简人员全部充实到执法一线,对老百姓关心的食品药品安全、特种设备安全、产品质量安全、公众消费安全等高风险、重难点环节的监管更加有效,处置食品安全等突发事件也更为迅速。”阎祖强指出,据统计数据显示,如今,上海基层市场监管执法人员约占各区市场监管局人数的80%,比改革前上升了10个百分点;全市市场监管干部市、区、街镇监管力量配置分别为0.6∶2∶7.4,形成金字塔型监管结构。
  守住食品安全底线
  民以食为天,守住安全底线,市场监管要从落实“四个最严”要求做起。2017年,上海各类食品监测总体合格率为97.5%,共整治食品无证无照经营治理约2.4万户,其中取缔1.6万户。
  “整治无证无照的同时,也要加强监管创新,助力新业态的发展。”阎祖强指出,对集“开放式生产+餐饮+零售+文化体验”的星巴克臻选咖啡上海烘焙工坊及品鉴馆等一系列的全新业态,市食药监局坚持“包容审慎”原则,制定并发布《上海市焙炒咖啡开放式生产许可审查细则》、《预包装冷藏膳食生产许可审查细则》、《即食蔬果生产许可审查细则》,为新业态发展留足空间。
  上海还创新了“地沟油”综合治理,实现“收、运、处、调、用”一体化闭环管理,已启动14个加油站试点加注b5生物柴油,达到世界一流监管水平。同时,探索建立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目前上海已对9大类20项重点品种,建立统一的查询及监管系统,推进二维码追溯技术应用,方便群众扫码查询食品安全追溯信息。
  “除了食品安全,老旧电梯的安全问题也应高度重视。”阎祖强表示,目前,上海市场监管部门已加强全市24万台(套)电梯监督管理,开展4000台以上使用年限满15年的住宅小区老旧电梯安全评估和监管工作。
  一项问卷调查显示,实行市场监管分类综合执法改革后,84.8%的消费者认为食品安全得到加强,73.9%的消费者感到改革后食品安全监管力度加大,55.8%的消费者认为假冒伪劣、强制消费、无证照经营等得到有效遏制,市民的感受度和获得感不断增强。
  优化营商环境深度融合
  管得好,才能放得开。上海市场监管分类综合执法改革的直接效益,就是优化了营商环境。
  “随着商事制度改革,上海市场主体持续较快增长。截至2017年底,本市市场主体已达234.2万户,比2013年底增长了60%。”阎祖强披露,2018年第一季度上海市投资者信心指数为112.46点,环比基本持平,同比上升2.21点。
  如今,上海正在深化“一照通办、一码通用、证照分离、照后减证”改革,大幅减少行政审批,着力解决“准入不准营”问题,深化“多证合一”改革,整合更多具备信息共享条件的涉企证明事项,减少重复办证和重复提交材料。统筹推进“证照分离”与“多证合一”改革,按照“多证合一”的原则和标准整合到营业执照上。改革企业名称登记制度,全面推行网上自主申报,实现名称登记“零见面”。
  今年3月,上海于全国首创的“一窗通”平台正式上线,上海新设企业通过工商、公安、税务并联办理,实现材料齐全3天可领照、5天可营业。实现各部门数据实时交互共享利用、各环节同步并联办理。
  “上海正在打响‘四个品牌’,要以质量提升服务、打响品牌,让人民群众用得放心。”阎祖强指出,上海自2017年以来,推动上海品牌认证工作,吸纳国内优秀检测机构和8家国际知名认证机构组建上海品牌国际认证联盟。上海品牌认证的高端性和国际互认性,有53家企业获得首批上海品牌认证,其中属于“上海制造”的占到七成以上。
上海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