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语文者得天下?交大附中张林:一年精读8本书
2018-8-15 18:53:57发布121次查看
从去年开始,教育部编写的语文教材古诗文数量大增。今年高考语文全国卷的字数由去年的七千余字增至近一万字的量级。阅读题目增加、古诗文考察比例增加、总分占比变高……现在家长老师口中说得最多的就是“得语文者得天下。”很多孩子从奥数、英语的补习热中恍然发现,少了日常的阅读和积累,想突击提高语文水平,真的很难。8月15日,交大附中张林老师做客东方网在上海书展的嘉宾聊天室,和大家聊聊语文写作如何熟能生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语文课不仅是能力的培养,更是心灵的养成。不仅是人之用,更是人之体,给人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那么如何才能让孩子从内心真正爱上语文?
钱钟书先生在《谈艺录》中也说到:“理之在诗,如水中盐、蜜中花、体匿性存,无痕有味”。语文学习不仅仅是感性(情感)的学习,也是知性,更是理性的培养。
张林表示,语文学习有语言、有文化、有思维、有审美,必然有学生有兴趣的点,语文学习的形式有课堂内,更有课堂外,有课文,更有小说、电影等等,必然有学生的兴趣点。在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不要用强制手法,更应该从兴趣入手,比如有些孩子对甲骨文感兴趣,家长可以多带他们去甲骨文展厅看看;如果喜欢历史,则可以从博物馆参观入手。这些都是融会贯通的,让孩子从被动转化为主动,从内心真正地去爱上语文。
重视积累是学好语文的必要因素
针对阅读题目增加、古诗文考察比例增加、总分占比变高的情况,张林给出了自己的应对答案。他认为,汉语的特点是有着很强的古今继承性,现代汉语中活跃着大量古代汉语的因素。汉语主要学习靠积累,重视积累也是学习好语文的必要因素。
然而,现在高中生学习压力比较大,阅读时间也没有想象中的多,张林建议,可以精读和泛读相结合,一年精读8本书左右为宜。一部好的文学作品,能够对思维进行推动,会让读者有自己的想法,从而会有自己的表达。任何经典作品都会有自己的价值,这也是对我们影响比较深远的东西。
语言的内在是思维
张林介绍,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结合非常紧密的学科,尤其是在高中阶段,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都是需要去拓展的。相对于写好一篇议论文而言,应该联系古今去表达思想,而不是浅层地去发表看法,这也是作为师者去引导学生去读书的关键。语言的内在是思维,多思多想才能使语言表达得更严密更深入更准确。也就是说,语言是发展思维的重要入手,思维对语言也有推动作用。
张林在节目现场也给孩子开出了推荐书单:中国文化类可以看看《诗经》和《楚辞》,是中国文化语言的起源,《论语》、《孟子》、《庄子》、《孙子兵法》等诸子百家是中国思想的起源;通俗哲学类推荐《中国哲学简史》和《哲学、科学、常识》,通俗易懂,能够将中西思想的发展看得比较明晰;美学类推荐李泽厚的《美的历程》和朱光潜的《美学散步》,这两本书对学生审美意识的提高会有很大帮助;文学方面可以看看《红楼梦》、《三国演义》、《变形记》、《羊脂球》等等,背后都有人文、思想、文化、语言的经典,都值得我们去学习借鉴。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