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普陀区成立"大梁带小梁"书记工作室 打造"小巷总理"的"大学堂"

2018-8-15 15:17:21发布88次查看
  东方网记者王佳燕8月15日报道:随着普陀区“美丽家园”建设和城市管理精细化的不断深入,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基层工作者,同时也形成了一系列基层治理经验,这些经验该如何更好地传承?今天上午,普陀区成立“大梁带小梁”书记工作室,首批选聘了6位优秀老书记,带教30名年轻书记,为选树培育新一代居(村)党组织书记典型作储备。
传承优秀基层治理经验
“我们的目标,是要培养出像我们原先一批老书记一样在全市全国都起到示范引领作用的新一代书记队伍。”普陀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周艳说。
提起“大梁带小梁”这个名字,就不得不提到党的十九大代表、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梁慧丽。作为上海人口密集的一个大区,多年来,普陀的基层社区治理工作中涌现出了一大批有影响力、有经验、有热情的居(村)书记,前有紫藤苑的杨兆顺,后有莲花公寓的梁慧丽。如何把这些典型的作用发挥好,让老书记们的经验作风能够传承下去,培养更多像梁慧丽一样的“小梁”,挑起社区工作的“大梁”,是普陀区委组织部一直以来努力的方向。
今年5月,随着居(村)党组织的集中换届,一大批年轻书记走上了“小巷总理”的岗位。普陀区273名居(村)党组织书记中,年轻书记就有106名,占到了总数的近四成。他们中,年龄最小的只有27岁,是名副其实的“90后”。这些年轻书记学历高、脑子活、运用新媒体的技术好,但面对新时期社区工作层出不穷的“停车难”“养老难”“物业管理难”等一系列新问题新挑战,还非常缺乏应对的工作经验和工作方法。
为了帮助这些新的“接班人”快速适应岗位、进入角色,真正成为小区的“当家人”和群众的“贴心人”,“大梁带小梁”书记工作室应运而生。从杏梅园的朱爱琴到师大一村的倪志刚,从和平小区的陈文伟、凯旋华庭的卢秀妹到子长小区的直海英……普陀区一群本已退休的老书记,纷纷来到了这个全新的工作平台,毅然接过“大梁”的担子,只为了把自己的工作经验传下去,把有为的“小巷总理”带出来。
“我们这些老书记终归是要退休的,但人退了,工作方法不能退、精神情怀更不能退。我们必当全心全力,为新一批年轻书记的成长成才尽己所能。”梁慧丽的这番话,既是她一直以来的心愿,也是全体普陀“老书记”的心声。
打造年轻书记成才“大学堂”
为了带好这支精挑细选的年轻书记队伍,普陀区多管齐下,在“大梁带小梁”工作室里打出了一套“基地式教学、跟踪式督训、动态式调整”相结合的“组合拳”。
在内容上,聚焦党建业务知识、社区治理经验、干部队伍建设、沟通协调技巧、应急情况处置等应知必会项目,强化年轻书记的“基本功”。在形式上,建立各有侧重的教学基地,聚焦基层治理领域出现的新情况及工作中的短板、弱项、难点问题,破解年轻书记能力的“本领恐慌”。在管理上,针对书记队伍青黄不接的老问题,发挥典型引领力,打造年轻书记中的“尖子生”。
此外,首次选聘的6位优秀老书记也是经过多方面考量,均为政治素养突出、实践经验丰富,且具备一定的带教能力。授课过程中,6位带教书记与30名学员分成6组,每位“师傅”固定带教5位“徒弟”。除工作室安排的课程教学外,结对的“师傅”平时还会针对每个“徒弟”的优缺点不同问题,通过实地指导等方式“开小灶”。
面对这一系列的精心安排,被选为第一批学员的年轻书记们既感到万分荣幸,也倍感压力。普雄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张婧在给到带教老师的“拜师帖”中写到:“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一生的幸运。把老书记的好传统好精神传承下去,做一名组织放心、群众认可的新一届年轻书记,是老师们的的心愿,更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普陀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大梁带小梁”书记工作室不仅是一个培训载体,更是成为居(村)工作疑难问题的“会诊所”,成为年轻书记成长成才的“大学堂”、基层典型孵化生发的“培育器”。
培育更多“小梁”挑起社区“大梁”
为强化书记工作室的常态长效化运作,普陀区还探索建立了“带教研讨、带教档案、工作例会和培养晋级”四项配套制度。其中,带教档案和培养晋级两项机制则是一剂“强心针”,激发了学员们强烈的忧患意识。
“大梁”老书记的队伍会不断充实,“小梁”新书记的人员构成也不会一成不变。工作室项目负责人介绍,“我们会跟踪每位学员的成长轨迹,为每个人制作‘教学日志档案’,定期进行评估考核,做到公平竞争、优胜劣汰,倒逼学员真学真思,达到优中选优、好中育好的目标。”
除了“大梁带小梁”书记工作室这一小班带训的培养模式外,今年,普陀区还推出了集中培训、双月选训、实地督训等另外3项帮助换届后居(村)党组织书记提质增能的工作举措,共同组合成“四训联动”的培养模式,按照“缺啥补啥”的原则,有针对性地打造一支党性强、能力强、改革意识强、服务意识强的高素质专业化书记队伍。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在普陀区的街区巷弄,将会涌现出更多像梁慧丽一样能挑起社区工作“大梁”的新“栋梁”。
上海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