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目前台湾以东的季风云团可能成为今年18号台风,预测路径又双叒叕指向我国华东沿海。
关键是,这个台风的名字阿拉上海人听了都会笑,她叫“温比亚”。网友忍不住吐槽,台风是来上海次数太多都学会上海话了吗,还 用上海话开口骂人了。
今年夏天阿拉是送走了“安比”,迎来了“云雀”,上周末又来了个“摩羯”,虽然没有在上海直接登陆,可是威力也不小,又是雷电预警又是暴雨预警的, 黄浦江潮位还超过了最高警戒线,迎来了5年最高!
没想到,这才刚走没两天,今年第15号台风“丽琵”、第16号台风“贝碧嘉”又喜提了正式名字,报上了户口,马上可以来上海凑一桌“斗地主”了。
中央气象台预计,“丽琵”将以每小时25公里左右的速度向西北方向移动,强度逐渐加强,周末可能又将给上海带来风雨,但是风雨影响力度如何还需要密切关注“丽琵”的动向。
“贝碧嘉”将继续在广东西部近海徘徊,强度缓慢加强,14日夜间开始逐渐转向偏西方向移动,趋向粤西沿海,可能不会给上海带来太大影响。
都说阿拉上海有“结界”保护,没有沪牌进不来,而且从历史数据来看,江浙沪包邮区历来算不上台风青睐之地。
从1949年至2017年8月底,登陆江浙沪地区的台风共有49个,平均每年只有不到1个;与之相比,登陆广东沿海的台风则达166个,年平均2个到3个!
直接影响台风走向的最大因素是副热带高压。影响中国的台风大多数都生成于西北太平洋,在此区域生成的台风又大多产生于副热带高压(副高)的南缘, 并沿着副高外围移动。当台风位于副高南侧时,会在南侧偏东气流引导下向西走。
今年7月初至8月上旬,副高如锅盖一般“盖”在中国华北、东北、黄淮等地上空,华东沿海地区处于其南侧边缘,这无形之中增加了包邮区“中招”台风的几率。
前几次登陆的台风“安比”、“云雀”和“摩羯”,都是受此影响,可以说是顺着副高南侧边缘“爬”到华东地区的。
不过阿姐还发现,今年除了台风多之外,无论是“安比”、“云雀”、“摩羯”,还是可能给上海带来风雨的“丽琵”,它们还都特别 偏爱周末!
虽然专家解释说台风路径存在不确定性,较难预测,这几次纯属巧合,并不存在规律性。不过阿姐好几次出游活动都因为台风受影响、甚至被取消,多趟 列车和航班也因为台风而延误,还有很多相关行业的工作人员辛苦地连着加班好几个周末啊。
虽然台风打破了上海的蒸笼高温天,但是周末“泡汤”总归让人不好受。你觉得这周魔都结界会发威吗?评论里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