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早核片为病患 贪黑改文育人才
2018-8-15 9:10:43发布86次查看
早上至少提前1小时抵达医院,审核前一晚急诊收治的普放、ct、核磁等摄片。8年来,他早已默认自己的上班时间为早上7时;晚上不到11时不睡觉,读文献了解影像医学动态及时“充电”,帮助科室年轻医生修改论文。他说:“白天没时间看书,晚上就得多学习。”不久前,上海市第三届“我心中的白衣天使——市民投票评选五‘十佳’活动”获奖者名单公示,区中心医院医学影像诊治中心主任夏进东名列“十佳医技工作者”榜单。
总比别人早来
“一早过来就有137份ct报告了,上班前都没能核完。”7月30日早上8时30分,还没审完29日夜里急诊摄片的夏进东有点着急,“夜间急诊摄片、看片医生只有一个,活儿多人少,出现纰漏的可能性比较大。看片子很重要,准确地发现问题有时就能挽救一条生命。”身兼院党总支委员及医技一支部书记的他,即便被大量的管理工作缠身,也长期坚持临床诊断。
“量大是事实,质的保证不可懈怠。”从事医学影像医教研工作近30年,夏进东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擅于看穿病灶的层层“伪装”,核片一旦发现问题必第一时间通知床位医生或者病人。中心医院医学影像诊治中心平均每天摄片、读片1300余份,而他自己每天读片至少150份。同事曲娇医生说:“夏主任就是一只早起的鸟儿。”为了早点到单位看摄片,夏进东每天早上6时就起床吃早饭了。同在中心医院上班的妻子代文惠也只好提早1小时到单位:“他常说到单位食堂吃早餐的功夫就可以看二三十份摄片了,所以我们一般都早早在家吃好早餐再出发。”
在夏进东的影响下,医学影像中心的医护人员们也纷纷当起了“早起的鸟儿”。2010年,区中心医院在全国率先成立了区域影像诊治中心,除了承担本院原有的普放、ct、核磁等摄片、读片等大量基础工作外,还承担了区属2家二级乙等医院和1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区域影像诊断工作。“工作量如此大,不加班是不现实的,为了方便病患,我们辛苦点是应该的。”在夏进东看来,选择医生这个职业就意味着付出和奉献。近8年来,松江共有70多万人次非城区居民在家门口享有区域内同等优质的医学影像诊断服务,实现了区内影像检查结果互认,且无一漏误诊事故发生。在夏进东和他的团队的助推下,区中心医院成立了区域临检中心、区域病理中心,设立了“腹膜技术下社区”“copd分级诊疗信息平台”等多个区内分级诊疗项目。中心的成立和项目的成功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反响,探索出了一条影像医学发展新模式。
总比别人晚睡
“修改论文也需要查阅文献核实,比较繁琐,但帮别人修改论文我自己也有不少收获。目前,我手里有5篇论文同时在修改。”夏进东说。每个月组织两次业务学习,老师由中心的医生轮流当,讲课人需提前拟好题目备好课,学习时间固定为早晨上班前45分钟……在广泛征求科室成员意见的基础上,医学影像中心制定了一套严密的工作制度,如早交班制度、晨会、早读片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及随访制度,学习经验交流会等。“医学发展很快,影像医学发展更快,一个医生如果不学习,就跟不上时代步伐。医生应学会尊重自己的职业,这样才能做好诊断工作。”作为中心主任的夏进东自己以身作则,每天回家后坚持看书查文献。
“一人上进不稀奇,一群人一起上进才厉害。”作为中心带头人,夏进东还主动将读博士时收集的资料分享给科里的年轻人,教他们写论文,并且认真帮助修改。“有时我都不敢坐在夏主任旁边,因为他冷不丁就会出个题目考我。”中心的年轻医生们对热心的“夏老师”又敬又怕。在他的带领下,区中心医院放射科共发表论文56篇,其中核心期刊55篇,sci收录9篇,累计影响因子达到39.884,先后获得市卫生计生政策研究立项课题1项,区科委立项课题6项、区卫计委医学领先项目1项、区中心医院院级课题4项,成为区卫计委“市级重点学科”培育学科、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