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9日,市委副书记、市长应勇冒着酷暑赴松江等六区调研生态廊道建设工作。应勇指出,针对上海森林覆盖率低等短板,加快规划建设一批以森林为主的生态廊道,是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上海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和令人向往的创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的重大举措,是上海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的必然要求,是上海加快构筑基本生态网络、突破生态文明建设瓶颈的重要抓手。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以生态功能为主,因地制宜,能快则快,以更大的力度统筹推进生态廊道建设,为进一步保护和改善上海的生态环境作出更大贡献。副市长时光辉,市政府秘书长汤志平,市政府副秘书长黄融参加调研,区委书记程向民,区委副书记、区长陈宇剑陪同。
滨水生态廊道具有保护水土资源等功能,加快重点区域周边生态廊道建设,对改善区域环境品质意义重大。应勇等领导察看了斜塘-泖河-拦路港生态廊道和天马再生能源有限公司周边生态廊道规划建设进展。在生态廊道已建成区域,随处可见成片的林木,河道旁白鹭纷飞。市领导边走边看,不时对照规划图,询问项目后续规划建设情况。应勇指出,重点区域周边的生态廊道具有生态保护等多种功能,要精心规划建设,确保取得实效。位于黄浦江上游的斜塘-泖河-拦路港生态廊道,计划2019年3月完成建设,建成后将改善水质环境、提升区域景观效果、提升居民生活品质。
在全市生态廊道建设工作座谈会上,应勇指出,上海作为超大型城市,地域小、人口多,建设强度高,又缺山少林。面对森林覆盖率低等明显的生态短板,要高度重视,充分认识生态廊道建设的重大意义。建设生态廊道,要坚持以生态功能为主不动摇,统筹好生态、生活、生产等功能。要突出重点,着力抓好滨水生态廊道、沿路生态廊道、环境保护生态廊道等建设。同时,兼顾好其他生态廊道和一般公益造林建设。
应勇强调,推进生态廊道建设,要因地制宜,创新方式方法。生态廊道建设不是大拆大建、不是空间规划的大调整、不是用地性质的大变更,必须一地一模式、一地一方案。要着眼全局、着眼长远,立足推进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将生态廊道建设与建设用地减量化、低效用地转型、乡村振兴、村镇规划和推动农民相对集中居住、促进农民增收结合起来,统筹抓好推进。要注重实效,能快则快。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加快推进“十三五”生态廊道建设。市相关部门要加强指导,形成合力。同时,也要充分调动各区作为建设主体的能动性,鼓励各区大胆探索创新,创造性地解决实施过程中的问题。
松江区现有林地面积15.99万亩,其中森林面积14.4万亩,森林覆盖率15.87%。“十三五”期间,我区将完成市级重点生态廊道造林15353亩,一般公益林造林9912亩,总共将完成造林2.5万亩,力争到2020年森林覆盖率达到18.5%以上。目前,我区正在积极推进生态廊道建设,涉及市“七廊一片”生态空间内的8个项目,今年启动天马再生能源有限公司周边生态廊道和斜塘-泖河-拦路港生态廊道两个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