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 静安新闻

芷江西路街道“海纳”社工真情伸援手 外来媳由感觉被“排斥”到感受“温暖”

2018-8-14 15:22:00发布111次查看

(记者 顾 武 )“你们的热心肠,使我认识到自己在上海并未被歧视、排斥,而是感受到了一种来自娘家般温暖!”说出这一发自肺腑之语者,是一位20年来一直感到备受委屈的外来媳,而促使她短时间认识转变的,则是芷江西路街道“海纳温情家园”项目的社工。

原来,这为被称为朱姐的中青年妇女,从山东临沂农村到上海生活已有20年,与现任上海籍丈夫育有一14岁的儿子,目前在上海从事居家医疗护理工作。虽然已经在沪生活、工作了这么多年,但朱姐仍然由一种被排斥在城市之外的失望感觉,自己最主要的症结是自己的户口至今未能落户上海。据她自述,办理户口的相关资料早已齐备,并且已交给派出所户籍警,但对方却以她违反计划生育政策为由屡屡驳回她的申请。可朱姐认为自己虽在老家与前夫育有一个孩子,但离异后来沪重组家庭并又生育了一个孩子,这并不违反政策,如今落户被卡住,完全是户籍警故意刁难自己,为此她通过12345上海市民热线等渠道反映诉求,亦迟迟没有结果。对此,朱姐非常失望且愤恨,认为因自己是外地人,被上海人排外,不被尊重,从而自尊心受挫。

由街道妇联实施的“海纳温情家园”项目,是专门为辖区内在沪生活、工作的外来姐妹提供精神慰藉和多方面帮助的温馨项目。当项目社工和居委会妇联干部来到住在光华坊小区的朱姐家中进行走访慰问时,朱姐满腹委屈地诉说了自己的“遭遇”。“外来姐妹事就是我们的事!”离开朱姐家后,社工与居委会妇联干部即通过片区民警与办事户口申报、落户工作的户籍警进行了沟通,了解到的真实情况是:朱姐的户口落户问题之所以被驳回,是因为她与前夫所生的孩子,是在她未到法定婚龄、未办结手续时时所生,其老家民政部门留有确切笔录证明她确实为未婚生子,无法开具独生子女证明,所以按政策亦无法申报户籍。而朱姐却一直倔强地认为,婚前生子在山东农村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并不违反计生政策。

面对没有独生子女证就不能申报户口的刚性政策,“海纳”社工与社区妇联干部并未气馁,而是想方设法帮助朱姐排忧解难,最终通过咨询计生干部找到了“良方”:根据政策,外来人员落户上海可以有“三靠”,即一靠父母、二靠配偶、三靠子女。现在朱姐靠配偶落户的可能性已经没有,但她的儿子是上海户籍,已14岁,等到年满18周岁后,朱姐就可以随儿子落户上海。

于是,“海纳”社工和妇联干部再次走访朱姐,在明确告知她没有独生子女证就不能申报户口是任何人无法逾越的刚性政策的同时,将落户“良方”告诉了她。在获悉社工等人为她户口问题想尽办法并且找出解决路径后,生性刚硬的朱姐顿时眼圈红润起来。她对自己以往武断认为上海人排外、瞧不起外地人的想法主动了作了检讨,并对社工和居委会妇联干部的热情相助予以了深深的感谢。

静安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