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黑水鸡、凤头鸊鷉、小鸊鷉、普通燕鸥、黑嘴鸥、反嘴鹬、金眶鸻、环颈鸻等水鸟均在生态修复区内有大量繁殖。来到东滩繁殖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黑嘴鸥,头部和喙均为黑色,眼后生有一道显著白色半圆,是传统国画中常见的珍稀鸟类。
摘要:盛夏季节,正值候鸟繁殖高峰时节,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各种鸟类忙着求偶、孵卵、育雏,郁郁葱葱的芦苇荡里鸟鸣声不绝于耳,仿佛一首美丽的摇篮曲。
盛夏的崇明东滩,芦苇青青,满目绿色随风摇曳,让人心情愉悦。芦苇荡中鸟声阵阵,黑嘴鸥、须浮鸥等夏候鸟在此衔枚筑巢,孕育新的生命;黑水鸡、白骨顶也带着幼鸟穿梭于此,自由自在,别有一番乐趣。解放日报·上观摄影记者与保护区科研人员联手,历时1个月,全面拍摄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夏季候鸟繁殖季,首度向读者呈现国际大都市的生态岛上候鸟繁育镜头。
蓝天白云,看似平静广阔的天地,其实芦苇丛中热闹非凡,阵阵鸟语不绝于耳。
自东滩保护区开展互花米草生态治理与鸟类栖息地优化工程以来,项目实施区域内的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修复区域内的水鸟数量呈现明显上升趋势。特别是2017年,水鸟种群数量显著增加,达到69451只次。2018年春夏,东滩保护区科研人员在互花米草生态治理与鸟类栖息地优化中试项目一、二、三期区域开展了繁殖水鸟调查,共调查到草鹭、须浮鸥、黑翅长脚鹬、大麻鳽等繁殖水鸟近百巢。此外,黑水鸡、凤头鸊鷉、小鸊鷉、普通燕鸥、黑嘴鸥、反嘴鹬、金眶鸻、环颈鸻等水鸟均在生态修复区内有大量繁殖。
来到东滩繁殖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黑嘴鸥,头部和喙均为黑色,眼后生有一道显著白色半圆,是传统国画中常见的珍稀鸟类。
黑嘴鸥雏鸟。
正在筑巢的须浮鸥,巢为浮巢,常漂浮于水中植物上。
须浮鸥常数十只,甚至上百只成群营巢,通常营巢于开阔的浅水湖泊和附近芦苇沼泽地上。
芦苇丛中,一对须浮鸥已经产卵,雌雄轮流孵化捕食。
刚刚迎来新生命的须浮鸥家庭,雌鸟、雄鸟交替捕食护巢。
须浮鸥飞行轻快而有力,捕食可凌空完成。
须浮鸥悬停喂食,这次的猎物是一只不小的虾。
小须浮鸥正在测试刚刚长出的飞羽。
平时对人类退避三舍的候鸟在繁殖季勇气大增,护巢行为非常果敢。这只鸥鸟飞到记者镜头前大声宣誓“主权”。
两只须浮鸥正在驱赶一只草鹭。
黑翅长脚鹬群。
黑翅长脚鹬觅食。
正在孵卵的黑翅长脚鹬。
黑翅长脚鹬一家五口。
翩翩起舞的反嘴鹬。
破壳而出的反嘴鹬。
白骨顶遛娃。
黑水鸡家长做规矩。
目前已是繁殖时节尾声,保护区内的幼鸟已经羽翼丰满,准备开始迁徙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