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大江奔流·来自长江经济带的报道”主题采访团抵沪

2018-8-12 4:26:05发布131次查看

湖南广播电视台主持人何娟、陈志恒在“诗话长江大江奔流主题采访诗歌吟诵会”上朗诵《岳阳楼记》节选。见习记者赖鑫琳摄
“一叶飘摇扬子江,白云尽处是苏洋”。文天祥曾用这样的诗句,描绘当时出现在他眼前、如今在我们身边的长江口。700多年过去了,这里依然是水天相接、烟波浩渺。长江在接纳了她的最后一条支流黄浦江后,完成了她6397公里的奔流,豪迈地投入了太平洋的怀抱。
唱响新时代的长江之歌。“大江奔流·来自长江经济带的报道”主题采访团用了20多天,走过长江沿线十一个省市,昨天来到申城,以一场特别的诗歌吟诵会,一同“诗话长江”,歌颂母亲河、抒发真情怀。
看长江,也是看中国。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大江奔流”的涛声,正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所系。
中华文明不曾离开母亲河滋养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著名京剧演员尚长荣第一个上台朗诵《念奴娇·赤壁怀古》。他告诉记者:“作为京剧演员,我曾经饰演过《三国》中曹操、黄盖、张飞等各种人物,对长江自有一种特别的情怀。我们不仅要讴歌长江,更要多出好戏,这是提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担当。”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赵丽宏,此次与中央电视台记者宋菀共同朗诵《江芦的咏叹》:“我的根在泥土下,我的思恋在大江畔。即便老死,也要用躯体覆盖泥土。把心中的寄托,向地下的子孙叮嘱……”这首诗,是他近40年前在崇明插队的时候所作。“这是一首与长江有关的诗歌,表达了我们青春年代对幸福的追求、对真理的追求。尽管已过多年,但有些朴素的情感是不会过时的,很多年轻人对此会有所感慨和共鸣。”
古往今来,多少文人骚客为长江的魅力深深折服,他们昂首吟唱、写下动人篇章。千百年后读来,壮美江山依旧。据诗歌吟诵会总导演黄景誉介绍,参加诗歌吟诵会的既有长江流经的11个省市的媒体代表,也有参加此次采访报道的媒体代表,还有上海本地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艺术家。他们朗诵的既有名家名段,也有当代作家的著名诗篇,还有此次专门创作的全新诗篇《东方巨龙的新时代》。
万里长江一路浇灌的,是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文化之美”与“生态之美”“发展之美”“建设之美”一样,从来不曾离开母亲河的滋养。正如《东方巨龙的新时代》所吟诵的:“一个崭新而亲切的名字——长江经济带,带着岁月的梦想回声,带着时代的高声呐喊,展示了跨海越洋的新气概!”
增加文化认同延续长江文脉
来自长江头,今到长江尾;情系母亲河,共饮长江水。
《经济日报》记者周明阳,是“大江奔流”主题采访团的成员。“我是一个北方人,以前对长江没有概念。这次近距离接触了长江,对长江有了更直观的感受、更深刻的理解。”
只听她富有感情地朗诵道:“长江在我窗前流过,翻腾着金黄色的浊波;这热情澎湃的河流,横贯了我的祖国。每天黎明时分,她总以潮声把我频催。每当夜晚降临,她总以涛音抚我入睡。”周明阳告诉记者:“一路走来,在‘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理念引领下,我们更关注长江的生态保护。也对长江增加了更多的人文情怀、文化认同。今后希望可以在自己的报道中更好地展现长江沿线的文化因素,将长江的文脉万古延续。”
同样来自北方的《中国日报》记者林汗青,非常高兴能够通过自己的笔触和镜头,把长江沿线的风土人情、经济发展、生态保护展现在中国以及世界人民的眼前。他吟诵着:“啊,长江!沸腾吧,欢唱吧,哗笑吧!你所殷切向往的大海就在前面。”
从“纵横三省、吞吐两江”的宜宾古城,到“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长江三峡,诗韵背后则是风云际会的时代律动。来自云南广播电视台的主持人白倩和钱程以现场诵读,生动还原了180字的《大观楼长联》。“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土生土长的云南姑娘白倩说,云南和上海在教育、对口帮扶等方面有着长期紧密合作,“来到上海,回家的感觉油然而生。”而在长江之畔的吴淞口朗诵家乡云南的经典诗句,长江沿岸古往今来的历史画卷徐徐展开,过去与现在的对话也一字一句绽放于黄浦江畔,令她心生无比的自豪与感怀。
滚滚长江东逝水,而今迈步从头越
“滚滚长江东逝水”,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一首七人男子小组唱,将人们的思绪引入千百年来发生在长江边那些惊涛拍岸、大气磅礴的英雄史诗。参与现场演唱的江苏电视台综艺频道副总监孙涛是一位新江苏人,这次来到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这一特殊的表演场地令他感到兴奋。“邮轮港视野开阔,让人深深感受到上海经济的强健,也体会到长江沿岸城市海纳百川的风格特点,有着一脉相承的大气与豪迈。”孙涛期待,长江经济带的省市能在经济、文化等更多领域协同合作。
“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25年前,一部全面记录长江并引起巨大反响的经典纪录片《话说长江》让人们记住了气势磅礴的《长江之歌》,也让人们记住了镜头背后两位奉献声音艺术的艺术家虹云与陈铎。
为诗歌吟诵会带来压轴演出的,正是今年已经75岁的虹云。36年前,她用充满诗意的解说为世人展现了改革开放初期长江沿岸的壮丽画卷,36年后的今天,在吴淞口岸,她与著名歌唱家廖昌永一起,再现了30多年来打动无数人心的“长江之声”。
演出开始前,虹云眺望着吴淞口国际邮轮港外波澜壮阔的江面,由衷感叹上海的发展变迁。从上世纪80年代初为《话说长江》进行录制算起,虹云已到过吴淞口多次,但来到建成不久的邮轮港却是首次。
“远远望去,原以为岸边有一座巍峨的建筑,没想到竟是一艘宏伟的邮轮,太奇妙了!”回想36年前自己录制的解说词,虹云记忆犹新。她说,上海的变迁和发展,正是长江经济带发展的缩影,上海要当好长江经济带的龙头,承担起长江经济带重要增长极的职责,持续带动整个中国的经济发展——这份希冀和愿景,也是千千万热爱长江、热爱母亲河的国人对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期待。
1200年前,杜甫写下“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时,上海尚在长江入海口的孕育中。而今,这座勇当“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的滨水之城,正肩负起龙头使命,以加强“改革创新、战略统筹、规划引导”为理念带动长江经济带发展。
上海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