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央媒又出大新闻:生娃是家事也是国事!一句话把二胎话题再度炒热。
全面开放二胎政策已经有两年半了,但近两年生育率的持续走低表明,二胎政策的收效甚微。
城市生活的压力越来越大,让育龄家庭“不敢生”也“生不起”, 二胎两大难:经济教育。
“
有网友计算出了再养一个孩子的基本花费,从奶粉算到大学毕业,在孩子身体健康没有额外教育支出的前提下,林林总总40多万。
是不是数字不够惊悚?那么新增加了一个家庭成员,新增的居住面积了解一下?寸土寸金的魔都地价,生孩子的住房成本分分钟100万上下!
如果说金钱能搞定的都是小事,那么二胎之间的相处教育问题:
如何避免大宝心理上的“被忽视感”?如何让有年龄差的两个孩子,保持独立却也能相互陪伴?是每个二胎家长要面对的比经济更困难的问题…
q
如果…有这么一套房,能够同时解决这两大问题,你会愿意为自己的孩子,再增添一个相伴一生的小伙伴吗?
a
最近在腾讯视频播出的家装节目《就匠变新家》中,一位旅法设计师肖黎迦就在上海打造了一套完美普适二胎的理想家。
两个可爱的混血宝宝,9岁的哥哥和4岁的妹妹,正是撒欢的年纪。
孩子们没有没有独立的储物、活动和学习空间,而且因为性别不同,无法合睡一张床,只能分别和爸妈睡。
在节目中,肖黎迦也是pk掉了其他三位设计师,凭借自己的美观兼具实用的“双色冰激淋”方案,赢得了业主的青睐。
同样作为两个孩子的家长,肖黎迦将“平等”的概念,贯彻在整个二胎卧室的设计中,因为作为二孩父亲,他深知最好的二胎教育方式,就是给两个孩子平等的尊重。
他希望通过设计,在生活中,传递给孩子的自我意识也是平等的,让他们既有自己的私人空间也公共交互的场地。
所以整个房屋通过完全对称的高低床,根据颜色分割成完全对等的两个空间。
房间角落的帘子既可以遮挡镜子,还能通过屋顶的轨道,分隔两个孩子的单独区域,保证孩子们自己的私密空间。
而两张床连接的地方,不仅有单独的私人储物柜,设计师打通了供兄妹俩说悄悄话的“秘密隧道”,是为了在安全的前提下,让两个孩子各自拥有私人空间的同时,还能增进感情。
而面对妈妈们最头疼的收纳问题,设计师硬生生挖掘出了三大空间,不仅满足两个孩子的所有需求,连大人的需求也考虑充分!
房间里的大衣橱分为前后两层。一层是双开门橱,根据孩子的身高合理分隔每层层高。
另一层利用了集约型衣架装置,通过“旋转衣橱“,可以在狭窄的空间里存放大量的衣物。
琴凳下方也有“巧思”,三个并排抽屉可用于收纳孩子们的常用玩具,贴近地面的高度让孩子们能够自己收拾整理。
而孩子们床边整整三面抽拉式的“储物墙”简直打破传统的储物想法!不同的厚度、不同的隔板高度,可以满足书架、衣服玩具、大件存放完全不同的储物需求。
下方的地板铺有轨道,使得装满物品的墙面能够轻易拉出,即使是孩子也能自己打开。
功能虽强大,但是设计师还没有忘记,整个空间中孩子们天性和成长的需求。
在孩子们的床边,实际是贴心的用简单的网格架,布置了展示孩子们各个成长瞬间的照片墙。
床与落地镜中间,节省出了充足的空间供两个孩子玩耍,巨大的落地镜也满足了妹妹的跳舞爱好需求。
不仅如此,整个房间还是孩子们发挥想象的“大型画板”。写字桌前的墙面用了黑板漆,可以任意图画手擦。
像衣柜的柜门和一整面的落地镜本身就具备功能性,换一种材质,就能让它们也成为孩子的画板。
因为设计师知道,孩子们更喜欢不受约束的环境,只要用对方法,有效利用空间,就可以满足孩子爱玩的天性和父母对环境整洁的要求。
业主家还有一个小小的天井,设计师保留了开放的户外环境,这成了孩子们近距离接触大自然的最佳去处。
有绿植、有小狗,还有最朴素的跳房子游戏,快乐的童年其实很简单。
看完改造前后的对比,忍不住感叹设计的神奇!原来不同的年龄、性格、喜好的孩子,可以在一个房间中,即拥有各自独立的空间,也能平和的相处。
最重要的,是父母陪伴他们一起自然成长。
二胎路上困难重重,最大的那个叫做“房子不够住”。看了《就匠变新家》的设计,也许可以让因为住房犹豫的妈妈们,有了一种新思路。
毕竟改造一间卧室,就能拥有一个完美的二胎理想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