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农家书屋为何成为2018上海书展分会场?
2018-8-10 6:30:33发布92次查看
图为上海金山区亭林镇亭西村农家书屋——栖静书院外观
东方网记者包永婷8月10日报道:提起农家书屋,一般人就会想到:普通的两间房里放了一些书,叔叔婶婶辈坐在里面看看书。而在上海金山区亭林镇亭西村农家书屋——栖静书院,这栋150平的小楼一年365天人流不断,尤其受到村里15岁以下孩子的喜欢。为了把图书和阅读活动送到更多市民身边,即将开幕的2018上海书展分会场达100个,6家农村书屋首次参与,栖静书院正是其中之一。
图说:即将就读小学六年级的金奕铭正在练习书法
昨天上午十点半,栖静书院内,十几个孩子正在上软笔书法班,金山区硬笔书法协会会长闻毅敏手把手指导。即将就读小学六年级的金奕铭告诉记者,已经上过六次课,自己写的字也越来越规整。另一边的阅读空间里,复旦大学出版社的编辑开讲《红楼梦医话》,与孩子们分享名著中的中医与养生关系。亭西村党总支部书记顾丽萍表示,栖静书院是农家书屋新的升级和转型,小朋友喜欢来农家书屋参加活动,人流量越来越多,一方面是契合了老百姓真实的愿望:对美好文化生活的向往;另一方面是突出对农村青少年阅读的精准服务,孩子是家庭的重心,新农村的家长对教育资源获取的愿望比城市的家长更迫切。
图说:复旦大学出版社的编辑为孩子带来讲座《红楼梦医话》
2017年3月成立的栖静书院,名称得到村民的一致肯定:亭林有“木”,加上亭西有“西”,便有了“栖”,加上想让人们静下心来读书,于是有了“静”。书院位于亭西村结对单位金山驾校公园内,四周景色宜人。通过结对的金山图书馆、复旦大学出版社以及村民的捐赠等,栖静书院拥有2000多册藏书,亲子读物占有相当比例。书籍一直不断更换,书院不定期向村民征集图书目录,再由结对的企业、图书馆等来实现。村民只要用身份证在志愿者处登记借书,并在归还期限内归还即可。
图为亭西村农家书屋借阅登记表
栖静书院门口,张贴着开放时间、8月活动项目清单以及志愿者安排表。记者看到,为了培养孩子的兴趣,暑期的活动丰富多彩。每周固定的项目就有诗歌朗诵班、儿童剧表演、疯狂打击乐、书法硬笔和书法软笔,还举办“亲子阅读慧爱家庭”活动,国盛剪纸活动和机器人总动员讲座等。村民陆雷敏表示,这些活动都需要抢着报,一个孩子也只能报三项。顾丽萍说:“公益性是书屋最大的亮点。”免费的活动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家长志愿者、党员志愿者,还有大学生志愿者,都为栖静书院贡献了自己的力量。陆雷敏当天值班,只有一有空他都会来帮忙。教书法的闻毅敏是从亭西村走出去的。就读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专业学生小何正陪着孩子们听讲座。
“希望书院越办越好,提供更多的文化资源。”家长志愿者之一的赵艳,从事志愿服务有一年的时间。他表示,“栖静书院带给孩子们很多乐趣,(孩子)双休日、暑期都能来借阅,满足孩子阅读的需求。这也是一个交流的平台,从小学到初中的孩子都有,大家在活动中了解,成为朋友。书院活动多,也提供了文化资源,比如第一届读书节系列活动‘聆听中成长’,邀请学校老师、企业家讲述励志故事等,激励孩子们成长。”
图说:上海金山区亭林镇亭西村农家书屋——栖静书院一角
亭西村目前有在籍人口3500名,其中15岁以下青少年儿童287名,有孩子的家长基本上都加入了一个微信群,微信群里会实时推送栖静书院组织的文化互动,吸引越来越多的家庭参与。从开始每家每户喊大家来参加,到现在家长抢着为孩子报名,栖静书院成功吸引了中青年人群,打造了农村文化的高地。“农村的生活形态其实和城市越来越接近,村民们由于工作忙,很少走动。大多数孩子、家长在书院认识。这不仅仅是一个看书的地方,更是孩子交流、家长沟通的地方,也是找回了农村相互走动的社交场所。”顾丽萍说。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