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智能化 有温度 宝山"社区通"让你轻松做主社区大小事

2018-8-9 12:53:28发布91次查看
  和年轻人每天捧着手机刷微信朋友圈一样,家住共康雅苑二居83号的金阿姨,每天的必修课,就是打开手机刷“社区通”。
作为小区的热心人,金阿姨一次偶然的机会,居委会活动室后面的空地又脏又乱,就在“社区通”上提出把这里改建成公共休闲绿地,这个提议很快得到了小区居民们的响应并引发了热烈的讨论。最后,居委会设计了三套方案,共有500多位居民参与讨论投票并选定方案:休闲种花种菜一体,并取名为“世外桃源”。
(图片说明:金阿姨在“社区通”上提出的建议)
(图片说明:共康雅苑二居的“世外桃源”)
共康雅苑二居,位于宝山区庙行镇,建于2013年是集经适房、动迁房、廉租房混合的小区,除少量宝山本土居民以外,大部分是来自其他4个区(黄浦、虹口、普陀、静安)的居民。
入住的2687户居民来自四面八方,人员情况各不相同,怎样更好地融合这五个区的居民,一直是党支部、居委会的根本目标。
在共康雅苑二居党支部书记戴建国看来,2017年开始宝山在全区推广的“社区通”工作系统,让他们离目标又更近一步已经成为了这个基层党组织服务居民、治理小区的利器。
他说:“做书记这么多年,一个很深的感受,就是我们做什么事情不能自己拍脑袋,‘挖井要问喝水人’。过去,我们听居民意见的渠道不是很畅通,现在有了“社区通”,畅通多了。”
“社区通”究竟是什么?
按宝山区相关部门的官方说法,这是一个以党建为引领、以移动互联网为载体、以居村党组织为核心、以全体城乡居民为主体、以有效凝聚精准服务为特点的智能化治理系统。
事实上,“社区通”自去年2月试运行起,便迅速收获“通心粉”(社区通的粉丝)无数。
如今,刚满一周岁的这款社会治理“神器”,已在全区453个居委、104个村全部完成覆盖,40万户家庭、50万名居村民实名加入,4.8万名党员在线上亮身份,为社区基层党组织赋能。
“社区通”获得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获评2017年中国(上海)社会治理创新实践十佳案例。
(图片说明:呼玛二村落地的充电桩)
1
在最先开展“社区通”试点的张庙街道,住在呼玛二村不少居民在“社区通”上留言,希望小区能统一安装充电桩。
这些留言,被身为呼玛二村居民区书记的王清第一时间注意到,经向街道相关部门反映后多方努力,充电桩很快在小区落地了。
安装充电桩的帖子也成为了热帖,获得了近2000名小区居民的阅读点赞,纷纷感谢居民区党组织“为阿拉居民做额实事!
2
希望调整宝山20路公交运行时间,解决出行难题,庙行镇居民在“社区通”上发出的呼声引起了各方关注,区、街镇两级上下联动解决。
新春首个工作日,区委书记汪泓带队赴基层现场办公、督促落实。
2周后,20路新班次顺利开通,沿线居民纷纷拍手称快。
(图片说明:“社区通”后台的问题跟踪系统)
在宝山,类似“安装充电桩”和“20路公交调整”的故事正在不断地发生。
宝山区为“社区通”建立了,一个强大的工作支撑体系,打造了一个“不等群众打电话、直接倾听心里话”的服务平台,让居民们反映的问题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回应和解决。
宝山区将“社区通”平台,与网格化管理平台进行对接,针对居民在“社区通”上反映的问题,联合多部门建立了问题分类联动处置机制,针对咨询建议类问题,由居民区党组织和居委会及时有效地进行回复,区职能部门制定问题回复指南给予支撑。针对处置类问题,先引导居民通过自治共治进行解决,难以解决的9+x问题纳入网格化管理平台主动发现问题库,生成网格工单进行跟踪处置。
中共宝山区委书记汪泓说:“随着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持续深入,借助信息化技术,拉近党群关系、精准服务民生、建立共治共建共享格局需要破题。这也是我们探索推广社区通的初衷。”
“社区通”以基层治理需求为导向,设立社区公告、党建园地、办事指南、议事厅、左邻右舍、警民直通车、家庭医生、物业之窗、业委连线、公共法律服务、邻里交流、社区服务等版块,2018年初还专门开设了“宝山大调研”版块。同时,针对农村特点专门开设“村务公开”“乡愁乡音”版块。
“社区通”吸引年轻人参与社区治理,50岁以下群体上线占比达59%,改变了过去参与面窄,大量群众特别是“上班族”难以参与的状况。
引导社会组织开设公益服务“店铺”,征集需求、设计项目、发布信息,扎根社区服务居民。建立“提出议题-把关筛选-开展协商-形成项目-推动实施-效果评估-建立公约”的议事协商操作链,让自下而上提出议题、形成项目、订立公约成为常态。
一年多来,共产生议题8823个,形成公约1020个、项目525个。在全区352个老旧小区综合改造中,居民区普遍运用“社区通”征求意见、公布进展、接受监督,把有限财力用到群众最希望的项目上,得到广泛好评。
“社区通”为每个小区设立独立二维码,居村民实名认证、审核通过后成为用户,确保上线的是“真正的邻居们”,发布的是“真切的邻里事”。
通过线上线下的信息共享、邻里互助、爱心传递,居村民逐渐从“门对门陌生人”变成“社区里老熟人”,总互动超过4000万人次,数个寻人帖得到全区居民“爱心接力”,10余名走失老人、小孩回到温暖家园。
随着加入“社区通”的居村民数量不断攀升,辐射效应逐渐显现一系列鲜活的案例,折射出“社区通”在收集居民需求、及时解决问题方面的巨大能量。
上海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