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打造新概念"智能安防社区"工作纪事
2018-8-9 16:33:57发布101次查看
据松江区消息:生物特征识别、物联网、数据模型构建……泰晤士小镇智能安防体系日渐成熟,一张智能化社区防范和服务的网络已基本织成。
作为松江区花园城市的名片,泰晤士小镇自建设完毕开放至今已有近12年,是集居住、旅游、消费于一体的混合型大型社区。由于建成时间较长,技防设施日渐陈旧,不利于公共安全管理和大客流观测、处置,因此今年5月起,方松街道以“智慧公安”建设为契机,与其他小区均安装前端感知设备不同,他们另辟蹊径,致力于将它的安防系统武装成“最强大脑”,打造智慧、安全、高效的“智能安防社区”样板。
“视频监控”“泛感知应用”“3d感知管理平台系统”……近日,记者随方松街道平安办、派出所工作人员,一同感受这些“神经元”在泰晤士小镇“智能安防社区”体系中发挥的作用。
新视野,公共区域无盲区
泰晤士小镇内的人体结构化数据比对系统、“人脸”门禁、黑光摄像机等智能监控设备,改变了以往监控人员“毛玻璃下看世界”的状态。
“这些智能监控设备能够对画面中的行人或车辆的行为进行识别、判断,在必要时报警提示用户。”方松街道平安办工作人员夏文杰告诉记者,人体结构化数据比对系统不仅能够对视频中人员的面部进行精确定位、提取和比对,还可对人的衣着、运动方向等信息结构化描述。“智能摄像头抓拍的图片与目标人员的衣着、面部等信息进行比对后,就能在地图上生成人员的运动轨迹,帮助我们掌握行踪。这项技术在寻找走失人员或搜索可疑人员方面,与以前只能靠肉眼查看监控录像相比,效率高了好几倍。”夏文杰说,人体结构化数据比对系统目前已经覆盖泰晤士小镇内的人流密集区和重点区域。
住宅小区楼道口安装的“人脸”门禁,与人体结构化数据比对系统一样,也同样采用了视频结构化处理技术。“只要是该楼栋登记在册的人员,都可通过‘刷脸’进门,凡来访人员的面部信息都会被即时抓取并传送至后台进行比对、登记,这样一来居民出入更安全,人口管理工作也更方便。”社区民警高艳斌说罢进行了“刷脸”试验,楼道门便自动打开了。
“水路也是公共区域,它和陆路一样不容忽视,去年发生的一起入室盗窃案正是嫌疑人泅渡进的业主家门。”高艳斌告诉记者,为弥补河道沿岸的薄弱技防,方松派出所在泰晤士小镇外围河道周边安装了10台“黑光球”,与传统监控一到晚上就“抓瞎”不同,它能在夜间通过自体补光将夜间画面清晰录下,同时也避免了安装路灯给居民带来的影响。
新触角,社会管理更省心
泰晤士小镇内密布的泛感知设备将触角延伸到各个领域,将采集到的各种信息第一时间反馈至小镇警务站、物业公司、居委会等各部门,形成了社会面的综合感知。
安装在楼道和商铺里以及部分居民家中的智能烟感装置,能定时上报烟雾、温湿度、电量、信号等数据,一旦侦测到温度过高或是出现烟雾,就能发出火情预警。安装在停车区域以及消防通道上的地磁停车装置,可以感应到车辆是否停下,将数据上传供管理人员查看,对小区内车辆停放进行管理,并能及时制止违法占道现象。安装在井盖下的智能井盖监测装置,通过配备的智能行程开关传感器、液位传感器,来实时监控井盖状态,包括井盖的安装状态以及水位高度的监测。据了解,小镇的设施都装上了感应芯片,一旦出现异常,系统会立即将报警信息推送到监控室的终端设备上,如遇紧急情况还会上传上级平台或相关部门,从而实现社区高效、智能、安全的管理。
除了这些泛感知设备,将二维码门牌引入个体参与社会综合管理中,也是泰晤士小镇打造“智能安防社区”的一项创新举措。在目前开放式楼道口、宾旅馆和部分商铺门口,都可看到带有二维码的门牌,“若是在住居民扫一扫,就可发现自己住宅内的在住人员信息;若是商铺和场所负责人扫一扫,就可看见从业人员情况并可自行修改;若是民警扫一扫,就可看见全部在住人员信息、场所从业人员信息,并直接进行检查记录,免去了携带纸质登记本的不便。”方松街道平安办工作人员夏文杰告诉记者。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