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消息!近日,共青团中央等开展了第十一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评选活动。在各地区严格选拔、认真推荐的基础上,经过评审委员会评定,来自杨浦区的赵思颖同学(杭州路第一小学)和张镜如同学(复旦大学附属中学)双双获得第十一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据悉,本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共评选出100人,其中上海市共有八人最终获奖。
他们为何能够入选此项大奖?她们又究竟是怎样的学生?请跟随小编一起来了解这两位小创客背后的故事。
坚持和探索
赵思颖
在上海最终获奖的八人中,赵思颖是年纪最小的一位,但她在科技创新方面的经历却丝毫不逊色于其他人。
2015年,仅小学二年级的赵思颖为帮助同学纠正握笔姿势,发明了能固定手指位置的《双耳握笔器》,荣获了第十一届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评选活动全国一等奖、上海市第五届“赛复创智杯”大奖赛特等奖、第30届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第十一届上海未来工程师大赛一等奖,并且获取专利权。2016年,她发现笔记本收纳功能不合理,发明了《三折收纳笔记本》,荣获上海第六届“赛复创智杯”大奖赛一等奖,并被021孵化公司看中,生产出了成品。2017年,她最新发明的《分区与透视:我的双层收纳课桌》又荣获了上海市第七届“赛复创智杯”大奖赛特等奖和第32届“上海青少年科技大奖赛”一等奖的好成绩。她的小发明虽然原理简单,但都是她用心观察,刻苦钻研的成果。
在去年获得“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之后,赵思颖谦虚地说:“作为本届获奖年龄最小选手,我认为坚持和探索是获奖的重要原因。小时候,在遇到困难的时候,父母和老师总会鼓励、帮助我,让我最终把模型做成想象中的样子。对我来说,搞科创就是在学习。以后,我还是会像以前一样,坚持仔细观察周边的事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感受科学之美
张镜如
“
张镜如是一名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在学校担任班长、学生科学院院长,曾被评为上海市优秀少先队员。
她涉猎广泛,文理兼备,课题《谁是鼠大王》灵感来自《理想国》,从动物行为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多个角度探究实验环境中小鼠的等级现象,获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及isef入围资格。还曾获国际体外生物学协会杰出成就奖,上海市应用数学竞赛、生活中的物理一等奖等。
张镜如曾在之前的采访中谈到她的父亲曾是第三届市长奖提名奖获奖者,因而在科技创新上对她有很大的影响。小的时候,父母非常保护和鼓励她的好奇心,时常带她深入自然。张镜如自己也比较喜欢拍照,一天晚上她和父亲在小区里散步的时候,看见一只蝉趴在轮胎上蜕皮,于是他们便举着手电筒和单反蹲在地上看了一个多小时。
初中的时候,张镜如积累了一些知识,也渐渐有能力把从前的想法付诸实践。为了探究蜘蛛的结网策略,她在家里养蜘蛛的箱子堆满了小房间。
张镜如认为最幸运的是,她的父母总是非常支持她去探索,而不会一直把成绩挂在嘴边,也并不要求一定要探索出所谓的结果。
最后衷心祝贺赵思颖同学和张镜如同学获得第十一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