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 杨浦新闻

结合大调研深化“一线工作法” 跨前一步为企业居民解决问题

2018-8-7 0:00:00发布111次查看


  “弄堂群租”如何清除?突破“边界”的企业难题如何攻克?“一线工作法”自2005年推出以来,一直是杨浦干部联系群众的工作方法。
   近日,杨浦区科委在大调研走访企业过程中,一家上海商米科技公司反映办理电信业务经营许可遇到困难。面对企业迫切诉求,区科委与市相关部门多次对接,合力解决了这一难题。“过去走访企业,主要解决条线上的问题,如今要突破工作边界,跨前一步为企业排忧解难。”杨浦区科委副主任童惟平表示。
  这是杨浦结合大调研深化“一线工作法”的一个案例。今年7月,杨浦在区委全会上发布了深化拓展“一线工作法”的决定,在原有的干部联系群众机制基础上,拓展调研的主体和对象,在一线知民情、解民忧、聚民智、听民意,将大调研工作模式固化成一种常态。
  “现在科技发展、时代进步了,但‘一线工作法’的初心不能忘。”杨浦区委书记李跃旗说,“深化‘一线工作法’,必须迈开步子、走出院子,到园区企业去,到社区一线去,到群众中间去,用脚步丈量民情、用脚步丈量责任、用脚步丈量使命。”
  上门走访,实现两个“全覆盖”
  “一线工作法”,一直是杨浦干部联系群众的工作方法。“2005年,恰逢杨浦处在转型期,区域内困难群众多、民生压力大,而很多机关干部都是从家门到校门再到机关门的‘三门干部’。”杨浦区委组织部副部长李铭回忆,在这种情况下,杨浦区委创造性地推出了“一线工作法”,推动机关干部下基层、直接联系服务群众。
  今年以来,杨浦进一步擦亮“一线工作法”品牌。“目前杨浦走访居民和企业数均已过半,大面积走访过后,需要静下心来思考如何把大调研机制固化,解决深层次的群众问题。”
  深化“一线工作法”,杨浦首先要做到调研主体和调研对象两个“全覆盖”。拓展调研对象,从原来更关注困难群众,扩展到全体市民,覆盖居民、企业、高校和各市场主体;调研主体也从原来的领导干部,拓展到全区机关干部和有执法权的企事业单位。
  杨浦上线了“我在一线·杨浦大调研”手机app,机关干部带着手机上门,边调研边记录,同时传到电脑终端和后台,确保每个环节都有数据统计。
  从今年1月到7月,杨浦全区64个调研主体带着手机app、微信公众号、温馨提示卡等深入基层一线,运用走访、暗访、座谈、蹲点、联合调研等多种方式,调研了全区2.7万家企业、47万户居民,共收集到13427个群众问题,全区问题解决率超过89%。
  走街串巷,挖出“弄堂群租”
  从杨树浦路1663号沿着狭长的弄堂往里走,一间又一间分隔房星罗密布。分隔房内有冰箱、空调、电饭锅等多种生活电器;简易厨房内,煤气灶上方即为木板随意搭建的遮篷;楼道内电线老化、私接乱拉问题严重……这是一处大型的无证无牌违法规模性租赁房。
  “从外观来看,弄堂群租房与周边老旧弄堂的房子并无差异。”大桥街道平安办副主任庞岩告诉记者,由于地处杨树浦路渭南路偏僻路段,周边为老旧的二级里弄,因而这一处群租房一直未被发现。
  根据深化“一线工作法”的要求,知民情,情况在一线了解要成为新常态。大桥街道在大调研中,重点加大对居民区、地下空间、厂房、园区、商铺的排查力度。“越是隐秘的角落,越要在一线了解和处置。”平安办工作人员走街串巷,爬墙钻洞,进入弄堂深处,终于排摸出杨树浦路1663号弄堂内两处大型群租房。“这些房屋通过简单分隔,每间8平方米左右,累计有59间,面积近500平方米,涉及群租人员达130余人。”经过进一步核查发现,这些群租房产证为企业用房,“二房东”卢某未经审批擅自分隔出租,每间可收月租金1000元左右,高额的利润促使她持续地拓展“业务”。
  非法群租整治刻不容缓,大桥街道平安办约谈了卢某,要求其限期清退租住人员,然而受利益驱使,部分租户对限期搬离也抱有抵触情绪。在房管局、派出所、消防支队、城管中队等部门支持下,一场由大桥街道平安办组织的联合集中清退行动在杨树浦路1663号展开。7月4日下午,这片“弄堂群租”得以清除。
  庞岩认为,杨树浦路群租问题快速得到整治,得益于制度保障。今年以来,大桥街道通过大调研走访发现并整治周家嘴路、杭州路、双阳支路等处40起非法群租,累计面积达2286.75平方米,涉及群租人员366人,为百姓营造了良好的居住环境。
  突破“边界”,攻克企业难题
  深化“一线工作法”,要健全完善问题反映、受理、分解、交办、督办、答复等处置流程,帮助群众排忧解难,推进跨事权、跨地域、跨部门问题解决。
  今年,杨浦区科委承担了区域内5000家企业的调研任务,走访量比过去大幅提升。“过去走访企业有点‘抓大放小’,侧重于区里的重点企业,小企业遇到问题只有找上门来我们才知道。”童惟平说,如今一家家企业走访下来,发现很多过去未察觉的问题。
  5月28日走访上海商米那天,科委企业科科长叶桂芳与企业负责人谈了半小时,对于科技填报项目、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基金等科委负责传统项目,企业都表示没有疑问。“那你们现在有什么特别困难吗?”临走前,叶桂芳关切地问了一句。“我们现在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电信业务经营许可申请太困难,我们找中介机构,花了十几万元,大半年时间都没有申请下来。”看到企业忧心忡忡,叶桂芳决定,替企业去打听一下。
  一周后,杨浦区科委相关负责人带队来到电信业务经营许可的受理部门——上海市通信管理局。市通管局相关负责人接待了他们,“其实我们非常愿意指导企业申请,但很多企业遇到这个问题都去找了中介公司。”当天,双方针对商米公司的情况制定了为企业办理icp的方案。后来在区科委牵线搭桥下,商米公司顺利提交了材料,并于7月24日领取了许可证。
  “这件事让我们更加懂得,很多时候政府的工作必须主动跨前一步,百姓的问题才能解决。”在调研中,区科委发现有很多企业面临同样困扰,通过积极对接,帮助“京东到家”等企业解决了申报难题。“下一步我们计划邀请市通管局等相关部门到杨浦来给企业做培训,以后企业再遇到同样问题就能迎刃而解。”童惟平说。

杨浦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