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应急避难场所,是为应对地震等突发事件而建设的具有应急避难生活服务设施,可供居民紧急疏散、临时生活的安全场所。
演练画面
嘉定民防
目前,嘉定按照“上海应急避难场所设计规范”建成的7个应急避难场所,分别位于外冈中学、徐行中学、江桥实验中学、南翔中学、震川中学、南苑中学和嘉定一中,合计有效避难面积14.39万平方米。每个应急避难场所都配备有应急供电、应急供水、应急指挥、应急标志标识、应急物资储备等设备设施。
在大调研大走访中,区民防办发现目前嘉定的避难场所虽已建成,但无论是普通民众、还是避难场所的管理人员,普遍对其作用、功能、日常使用流程、维护管理要求还不是非常明晰。针对这些现象,区民防办深入研究,对症下药,立即实施有效措施,提高“城市避难场所应急功效”。
加大宣传提高“知晓度”
问题
目前嘉定7个避难场所虽已建成,但许多居民对应急避难场所功能、使用要领的认识仍知之甚少。
措施
区民防办制作了宣传展板,在已建成应急避难场所进行宣传展示,让附近居民能实地了解应急避难场所功能。将带有场所位置图、功能设施分布图、标志标识图解的小纪念品发放至各社区及学校,提高对居民及师生的宣传深度。同时结合现有社区民防宣讲团宣讲计划,将应急避难场所知识纳入社区民防知识巡回宣讲内容中,提升社区居民对应急避难场所知晓率。在“5.12”防灾减灾日宣传中增加民众应急避难常识板块,通过发放相关宣传品及宣传册加大宣传范围。
开展演练做到“全覆盖”
问题
部分应急避难场所虽已建成,但还没有开展启用演练,相关单位和人员对应急避难场所的开设程序、灾时群众的安置流程等还不熟悉。
措施
区民防办落实已建成应急避难场所所在街镇及时制定《街镇应急避难场所启用应急预案》,积极指导街镇开展启用演练,并把演练作为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今年5月12日防灾减灾日当天,区民防办会同所在区域街镇,指导市民群众分别在嘉定一中、南苑中学、震川中学三个应急避难场所内举行了检验性启用演练,通过演练检验了这3个应急避难场所的应急运行和保障能力。
强化内控形成“制度化”
问题
应急避难场所的日常管理制度还不够完善,如设备设施的维护时间与方式、应急储备物资的更新周期等管理标准尚未明确,应急避难场所在平时为学校提供必要应急保障方面作用发挥还不明显。
措施
区民防办在方案设计阶段,着力加强与设计单位、场所所在单位的三方沟通,充分考虑场所平时能为周边居民、学生提供应急保障,最大程度地发挥应急避难场所的功效。同时,研究出台应急避难场所日常使用管理标准制度,每年开展应急避难场所管理单位、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避难场所规范化管理水平;继续深化完善区民防办、区教育局、所在街镇三方督查机制,确保场所完好,应急可用。
下阶段
区民防办将继续推进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和管理工作,力争做到布局选址突出“最优化”、平灾兼顾功能“最大化”、建设演练宣传“一体化”、后续管理维护“规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