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不断增新动能
2018-8-7 9:39:34发布81次查看
张江多家企业合作研发项目获批临床,让张江的生物医药产业不断增能
当前,我国新药研究从“跟踪仿制”阶段发展到“模仿创新”阶段,并向“原始创新”阶段迈进。
据不完全数据统计,生物医药“重镇”张江已形成重大基础科学设施集群,各类研发机构400余家(其中技术中心196个,外资研发中心149家)、高校十余所、科研院所近70家、各类公共技术和服务平台200余个。张江已成为国内研发机构最集中、创新实力最强、新药创制成果最多的标志性区域。
选择上海,是非常自然且必然的
精准医疗、个性化医疗是未来医疗产业发展的大方向。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方面,上海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如在张江“药谷”就聚集了许多生物技术与现代医药领域的高精尖人才和创新企业。
上个月,ge医疗宣布,在其位于张江的中国研发中心内,建立全新的细胞与基因治疗亚洲技术中心,这也是ge医疗在亚洲的首个细胞及基因治疗实验室。ge医疗生命科学事业部大中华区总经理李庆表示:“选择上海进行布局,是非常自然且必然的事情。”
记者了解到,此前需要在ge医疗加拿大多伦多实验室内进行的研发,现在都可以“转移”到张江,这让浦东全球科研资源配置能力进一步提升。
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是第一家入驻张江的外资企业。上海罗氏制药总经理周虹日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公司计划将上海打造成罗氏全球第三大战略中心。
近年来,中国医药行业监管环境的优化,为罗氏制药在中国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罗氏制药已成为抗肿瘤、抗病毒、移植等关键领域的市场领跑者。目前,其在华拥有17个产品,覆盖8个治疗领域。
与此同时,罗氏制药还致力于推动中国本土研发和创新。2016年11月,罗氏创新中心在张江奠基动工,投资额8.63亿元。该创新中心建成后,将聚焦于研究和开发免疫、炎症及抗感染疾病领域的创新型药物,不断满足中国乃至全世界患者的需求。
据悉,在罗氏全球药物临床试验体系中,罗氏制药(中国)由“选择加入”全球新药多中心临床试验转变为“默认加入”模式。
多家企业合作研发项目获批临床
业界认为,合作共赢已成为新药研发新模式。浦东生物医药企业与“国际优势资源”充分对接的联合开发模式日益增加。日前,多家企业合作研发项目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cnda)受理,或批准进入临床研究。
贝达药业日前宣布,其全资子公司卡南吉医药收到cnda签发的“药品注册申请受理通知书”,卡南吉新药vorolanib(cm082)和上海君实生物新药特瑞普利(js001),拟联合用于既往未经治疗的局部进展或转移性黏膜黑色素瘤的药品临床试验申请已获得cnda受理。
此外,上海医药和上海复旦张江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开发的的注射用重组人鼠嵌合抗cd30单克隆抗体-mcc-dm1偶联剂也已获cnda颁发的药物临床试验批件,该药物申请类别为治疗用生物制品1类新药申请;上海海和生物和韩国大化制药合作开发的口服紫杉醇rmx3001也获得胃癌注册临床试验批件等。
全球医药企业在药物研发上围绕“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尝试加速药物创新的速度,而张江在新药领域从新药探索、药物筛选、药理评估、临床研究、中试放大、注册认证到量产上市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