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部分地方优化营商环境典型做法的通报(国办函〔2018〕46号)》公布的28个典型做法中,长宁区就有2个!近日,这2个典型做法还引来了人民日报、新华社等20多家中央和市级媒体竞相关注,纷纷来到长宁一窥究竟。
中央、市级媒体来访长宁
是哪两项工作得到了如此关注度?
还上了国务院典型做法通报名单?
“一照多址”和“一证多址”改革上海市长宁区开展“一照多址”和“一证多址”改革试点,从事“互联网+生活性服务业”且本区内另有营业场所的内资企业,在区内增设经营场所时无需办理分支机构营业执照,同时,企业在区内新开始经营项目相同的分支实体店,根据企业报备的连锁门店标准和依法合规经营承诺,只需直接在第一家实体店的许可证之外进行附记备案,视同取得许可证。通过改革,实现“一张营业执照、多个经营地址、一次行政许可”。
推进“一照多址”试点扩容和注册登记改革,提升商事服务水平是长宁区八张改革特色牌之一。早在2016年,长宁区就率先在全市试点“一照多址”制度,以降低市场准入门槛、释放企业发展潜力和活力,并于2017年10月推出“一照多址2.0版”,将适用“一照多址”的企业类型从内资扩大至内外资,适用区域从局限于长宁区扩大至全市,内资企业的适用行业也不再局限于互联网+生活性服务业,而是扩大至不涉及许可项目的一般项目,同时切实落实事中事后监管要求。目前,全区“一照多址”试点企业已扩展至15家,区内区外备案的分公司和非经营性网点共125个,其中,易果网、每日优鲜等互联网+生鲜企业的食品经营配送非经营性网点近80个,大大提升了市民对生鲜食品获得的便利性。
针对企业连锁门店“照后办证”的难点问题,长宁认真落实“证照分离”、“照后减证”的改革要求,在照证衔接、标准统一、企业承诺、多址同核等方面大胆试、大胆闯,在“一照多址”改革试点的基础上深入探索“一证多址”,实现“一张营业执照、多个经营地址、一次行政许可”。跨区域网络市场协同监管上海市长宁区与杭州市余杭区对接,探索建立跨省市监管协作工作机制、跨区域网络违法行为监管协作工作机制。网络违法行为协查、违法线索及案件移送实现全程电子化,案件从录入到归档形成完整闭环管理。从协查请求到信息反馈由原先数月缩减至3个工作日内。目前,这一跨省市合作已延伸至江苏宿迁、浙江金华等长三角城市。
创新网络市场监管与服务,探索监管新模式是长宁另一张改革特色牌。这项工作中,长宁区与阿里巴巴集团所在的杭州市余杭区在全国首创跨区域网络市场协同监管,并联合开展了6次取证协查,并将原先需要数月才能完成的协查请求到信息反馈流程缩短至3个工作日内,显著提升了网络交易执法效率。
眼下,长宁正深入推进国家级“网络市场监管与服务示范区”创建。针对区域三大重点产业之一的“互联网+生活性服务业”较易出现的行业风险,长宁在今年1月成立上海首个互联网审判庭,集中受理涉及互联网的民商事案件。截至今年7月,已受理案件775件,审结633件。此外,今年4月,易果生鲜、兰维乐等6家企业开始执行国内首部《生鲜电子商务平台退换货服务要求》团体标准,探索建立由市场主体自主制定、政府规范引导、企业广泛参与、社会监督反馈的工作机制。与此同时,长宁还加强与第三方平台企业合作,在全国率先实现数据信息的交互共享。依托美团点评“天眼”系统,打造“线上及时发现、推送预警——线下快速响应、高效核查”的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模式。
8张改革特色牌,2张荣登国务院通报典型,长宁优化营商环境的其他牌其实也很出彩。在面对媒体采访时,长宁区区长顾洪辉介绍,长宁优化营商环境主要有“三句话”——以政务环境突破,以国际化优先为导向,以先行先试作为创新途径。在具体措施方面,八张“特色牌”中“深化精准监管试点,推进贸易便利化改革”,就能说明一切。
2017年12月,纽仕兰等5家便利化试点企业负责人签署质量安全承诺书
长宁区于2017年率先实行进出口贸易“验放分离”试点,大力提升通关速度,一瓶新西兰鲜奶72小时便可从牧场直达上海,改革前这需要8天时间。试点企业之一,纽仕兰鲜奶的新鲜度优势得以全面释放。其销量的增长反映在进口量的上升上:自今年1月以来,纽仕兰鲜奶的进口量从3000瓶/周增加到了3.5万瓶/周,增幅超过10倍,为全国第一。
地处长宁区中部的上海虹桥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全国首批13个经济开发区之一
位于长宁区西部的上海虹桥临空经济示范区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长宁全区各部门、街镇共同努力,优化营商环境取得了一定成效。下一步,长宁区将按照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部署要求,以对标最高标准为统筹,持续加大制度创新力度,深化拓展贸易便利化功能,进一步做好企业服务,积极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