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堡镇,有一条约300年历史的老街——正大街。饱经风霜的老街有些苍老,然而一所年轻的中学给老街带来了活力。在这儿,学生们既能在足球、跆拳道、花样跳绳等运动中挥舞青春,也能在管乐声中叩开高雅艺术大门。 这就是崇明区正大中学。如今,管乐这门特色校本课程更是备受同学们喜爱,孩子们在这里,用悠扬的乐声和纯真灿烂的笑容,追寻着他们的音乐梦想。 学校有了专属乐队 对于正大中学初二学生小怡来说,2016年12月11日是一个特别的日子。这一天,她和学校管乐队其他50余名同学一起参加了上海第十届学生交响管乐团队展演。一年一度的学生交响管乐团队展演,可谓是号手们的节日,也是沪上管乐界的嘉年华。 台上,孩子们专注投入,用心演奏。跟随着指挥棒的节奏,孩子们在梦想的舞台上自信飞扬。经过角逐,正大中学管乐队所奏曲目获得了展演奖。这让成员们备受鼓舞,也收获良多。 追溯这支管乐队的成立,还得从9年前说起。自2009年建校之初,校长徐建新就有一个想法:让学生们和市区孩子一样,能与高雅艺术亲密接触,陶怡性情。2010年,艺术这盏“育人之灯”正式点亮,每个年级设有两个管乐班,校管乐队也随之成立。 “孩子们的学习都是从‘零基础’开始的。”据徐建新介绍,2012年,学校聘请了科班出身、主修小号的史正敏老师,与另外两位音乐老师一同管理校管乐队,对孩子进行专项指导。去年,学校又与敦善交响管乐团合作,每周,乐团都会派7名专业老师来到学校,全面系统地教授学生们的管乐演奏。 经过多年的培养和训练,正大中学的管乐队已小有名气,先后多次获市、区级奖项,并带动了本地学校管乐团的发展。两年前,学校管乐队还参加了上海市非职业管乐团队的展演活动,与市区的同学们比赛、分享经验。“能让孩子们多开眼界,更亲近管乐这门艺术,进而提升演奏水平,这就是收获。”徐建新告诉记者。 孩子们从未想过放弃 成绩的背后,凝聚了无数汗水。暑假前夕,记者来到正大中学管乐班,在远处便听到管乐队的悠扬演奏,这是管乐队在进行常规训练。走进训练教室,一名对着镜子练习吹号的同学一下子吸引了记者的目光。他叫杰杰,由于进入管乐队时间不长,他没有跟同学们一块练习,而是单独对着镜子练习,为的是纠正口形。提起学习吹号的感受,杰杰笑着说:“首先就是腮帮子疼。” 学习管乐器非常考验人的耐力和毅力。刚开始练习时,队员们有的嘴巴吹肿了,有的腰也站酸了,可吹出的调子就是不准确。史正敏老师便从基本的乐器认识、演奏姿势、指法、气息等教起,为学生演奏乐器打下扎实的基础。 “不吹长音就直接练习音阶和乐曲,就相当于体育运动不做热身就进入正式比赛一样。”史正敏不断地强调着练习长音的重要性。训练间隙,史正敏还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专门辅导。合奏时,她时刻提醒学生们注意,即使微小的节奏不稳也会引起整个乐队的不协调。一个乐队最后要呈现的还是整首作品,所以要了解音组、乐句,乐曲的速度、力度和平衡、风格等。 令史正敏感动的是,在学习音乐的这条道路上,这群孩子是如此渴望和锲而不舍,“有时候为了准备比赛,要长时间泡在训练室内,练习,彩排;彩排,练习;可孩子们从未想过放弃。”史正敏说。 综合素质得到提升 管乐队成立以来,史正敏发现,这些孩子渐渐有了变化。管乐队队长说,乐队里没有“我”,只有“我们”,大家一起努力,才能站上梦想的舞台;成员婷婷下了课就缠着老师探讨怎样吹出更美妙的音符;年龄最小的新成员说,加入管乐队让她自信满满,所以有勇气当着全校师生的面,大声喊出自己的梦想——“我长大要当一名演奏家,用音乐带给大家美的享受”。 管乐艺术教育平台的搭建,让孩子们不仅在艺术修养上受益,孩子的综合素养也得到了很大提升。 “我们发现,坚持学管乐的孩子不仅艺术修养好,学业、体育等各方面都不差。”徐建新说,管乐艺术教育培养孩子鉴赏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他们往往思维灵活、眼界开阔、想象力丰富、内心阳光、充满自信。坚持学管乐是比较辛苦的,这将磨砺孩子的意志和耐心。在管乐队中,团队成员相互支持、共同促进、彼此成就,孩子在团队中所培养的责任感、荣誉感和团队精神,将让孩子终身受益。 |